中医护理望诊.pptx

中医护理望诊.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望诊

汇报人:xxx

20xx-03-23

目录

CONTENTS

望诊基本概念与原理

整体望诊技巧与方法

局部望诊要点分析

舌诊技巧与方法探讨

面部色诊技巧与方法探讨

排出物望诊技巧与方法

01

望诊基本概念与原理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指医者通过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表现以了解病情。

望诊可观察患者神、色、形、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望诊在中医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望诊起源于古代中医,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理论体系。

历代医家对望诊均有研究和贡献,如《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均有相关论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望诊不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望诊在中医辨证施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01

望诊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闻、问、切三诊相互补充。

02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应,表里相通,通过望诊可观察脏腑、经络、气血等内在变化。

现代医学认为望诊是一种客观、无创的评估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望诊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观察病情、评估治疗效果等。

现代医学技术如影像学、内窥镜等的发展与应用,为望诊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直观的手段。同时,望诊的经验和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

02

整体望诊技巧与方法

观察精神状态

观察形体姿态

观察面部表情

注意患者的情感反应、意识状态,如是否恍惚、嗜睡、狂躁等。

注意患者的坐、卧、行走姿态,有无异常动作,如蜷缩、震颤等。

注意眼神、口唇、面颊等部位的细微变化,以判断脏腑功能状况。

皮肤色泽的变化可能提示气血运行状况及脏腑功能,如苍白、萎黄、潮红等。

观察皮肤色泽

皮肤温度的变化可能提示体内阴阳平衡及疾病状况,如发热、恶寒等。

触摸皮肤温度

注意络脉的粗细、长短、颜色等,以判断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状况。

络脉的变化可能提示疾病的部位、性质及发展趋势,为中医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评估络脉意义

观察络脉形态

03

局部望诊要点分析

01

02

03

04

头颅形态

囟门

头发

面部

观察头颅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有无畸形或异常凸起。

观察囟门大小、凹陷或隆起情况,判断颅内压是否正常。

观察面色、神态、斑疹、痘疹等,判断疾病性质及脏腑功能。

观察头发颜色、光泽、疏密程度,判断脏腑气血盛衰。

胸部形态

呼吸运动

皮肤

背部

观察呼吸频率、深浅、节律,判断呼吸功能及病情轻重。

观察胸部是否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等畸形。

观察脊柱形态、肌肉厚薄、皮肤情况等,判断脏腑功能及病情轻重。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及汗出情况,判断气血运行及津液代谢情况。

观察腹部是否平坦、对称,有无膨隆或凹陷。

观察腹壁静脉是否显露、曲张,判断门静脉高压及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情况。

观察胃肠蠕动波是否正常,判断胃肠功能及梗阻情况。

观察腹部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及皮疹情况,判断脏腑功能及病情轻重。

腹部形态

腹壁静脉

胃肠蠕动波

腹部皮肤

四肢形态

活动度

皮肤

肌肉

01

02

03

04

观察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水肿或萎缩现象。

观察四肢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有无僵硬、强直或活动受限情况。

观察四肢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及溃疡情况,判断气血运行及津液代谢情况。

观察四肢肌肉是否丰满、坚实有力,判断脏腑功能及病情轻重。

04

舌诊技巧与方法探讨

01

02

03

04

淡红舌

红舌

绛舌

紫舌

舌质淡红润泽,是健康人的舌色。若淡红舌转为淡白舌,多属气血两虚;若淡红舌转为红舌,多为热证。

舌质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

舌质深红,主内热深重。外感病若见绛舌,多为热入营血,内伤病则为脏腑内热炽盛。

舌质呈紫色,或伴有瘀点、瘀斑。主气血瘀滞,常见于多种慢性病和瘀血证。

薄白苔

黄苔

灰黑苔

剥脱苔

苔色白而薄,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主表证、寒证,常见于感冒初期或体质偏寒者。

苔色黄而粘腻,主里热证、湿热证。黄苔多分布于舌根或正中沟部位,也可布满全舌。

苔色浅黑,称为灰苔;苔色深灰,称为黑苔。两者常同时并见,或深浅不同。主里证、热极或寒盛。

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剥落处光滑无苔。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观察舌下络脉的长度、形态、颜色及有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异常变化。

正常舌下络脉呈淡紫色,脉形柔软不怒张,无紧束、弯曲、增生等异常变化。

若舌下络脉青紫怒张,多属气滞血瘀;若舌下络脉淡白而细,多属气血不足。

01

02

03

04

舌诊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观察舌象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等。

在外感病的辨证中,舌诊可帮助判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及疾病的预后。

在内伤病的辨证中,舌诊可帮助判断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