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下是您提供的文档标题和部分内容的摘要标题《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内容《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00012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见习时数8学时学分15学分目录课程简介视觉科学入门视力学概论眼部检查法行为学分析眼科观察与研究视觉功能检查瞳孔结构及其作用

《眼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见习时数:8学时学分:1.5学分

见习一眼科检查法

讲授课题:病史采集及眼病主要症状、视功能检查、眼部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眼病史的采集、记录,掌握视功能、眼附属器、眼球前后段、眼压测量等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视力表灯、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压计等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眼超声检查、眼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四)掌握眼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二、见习方式:

(一)实验室:

1、理论讲解结合检查设备示教。

2、互相操作检查。

(二)临床见习:教师讲解后带领同学互相操作检查。

三、临床见习内容

眼科检查

包括病史采集、视功能检查及眼部形态学检查。视功能检查分为主观检测及客观检测。

(一)病史采集及眼病主要症状

1、病史采集:须按下列顺序进行系统的询问和记录:

⑴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通讯地址、电话等。

⑵主诉:最主要的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

⑶现病史:包括主要症状的性质、有何伴随症状、病情经过、是否治疗、效果如何。

⑷既往病史:过去是否类似病情、其它眼病或全身病。

⑸了解有关的个人生活史或家族史。

(二)眼病症状,有以下三个方面:

1、视力障碍:

⑴突然失明;

⑵突然或逐渐视力下降;

⑶视物变形、变小、变色;

⑷夜盲;

⑸单眼或双眼复视;

⑹视眼野缩小;

⑺眼前固定或飘动的黑影。

2、感觉异常:如眼部刺痛、胀痛、痒、异物感、畏光等。眼剧痛、眼红及畏光、流泪,通称为眼部刺激征。

3、外观异常眼红、分泌物、肿胀、肿块等。

(三)各种类型的视力下降:

1、一过性视力丧失:指视力在24h(通常1h)内恢复正常。

⑴常见原因:

①视盘水肿(数秒钟、通常双眼)。

②一过性缺血发作(数分钟、单眼)。

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体位性低血压,精神刺激性黑朦(双眼)。

④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癔病,过度疲劳及偏头痛。

⑵其它原因:即将发生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血压突然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2、突然视力下降、无眼痛:见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通常伴有眼球运动痛)等。

3、逐渐视力下降、无眼痛:见于白内障、屈光不正、开角型青光眼、慢性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慢性角膜疾病)等。

4、突然视力下降、并眼痛: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炎症等。

5、视力下降而外眼及眼底正常:见于球后视神经炎、视锥细胞变性、Stargardt病、中毒性或肿瘤所致的视神经病变、视杆细胞性全色盲、弱视、癔症等。

视功能检查

(一)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两大类。

1、视力:即视锐度。是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对物体邻近两点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远、近视力。

2、低视力:矫正视力低于0.3为低视力。

3、盲:矫正视力低于0.05为盲。

(二)视力检查法

1、一般先右后左,先健后患。

2、远视力检查的距离为5m,近视力检查为30cm。

3、如果在5m处连最大的视标(0.1行)也不能识别,则嘱患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近,直到识别视标为止。此时再根据V=d/D的公式计算视力。

4、如受试者视力低于1.0,须加针孔板检查,如患者有眼镜,应检查戴镜的矫正视力。在眼病诊断中,矫正视力比裸眼视力更有参考价值。

5、如走到视力表1m处,仍不能识别最大的视标,则检查指数。检查者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嘱受试者说明有几个手指。距离从1m开始,逐渐移近,直到能正确辩认为止,并记录该距离,如“指数/30cm”。

6、如指数在5cm处仍不能识别,在受试眼前方摆动检查者的手,能识别者记为手动/眼前。

7、如果眼前手动不能识别,则检查光感。在暗室中用烛光或手电照射受试眼,测试能否感觉光亮,记录“光感”或“无光感”。并记录看到光亮的距离。一般5m为止。

8、对有光感者还要检查光源定位,嘱患者向前方注视不动,检查者在受试眼1m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变换光源位置,用“+”、“-”表示光源定位的“阳性”、“阴性”。

(三)视野定义: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视野检查的种类:

1、对照法检查者与受试者面对面而坐,距离约1m。

2、平面视野计是简单的中心30°动态视野计。

3、Amsler方格表为10cm见方的黑底白线方格表(图3-2),检查距离为33cm。

4、弧形视野计是简单的动态

文档评论(0)

大学教学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