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测试卷语文(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测试卷语文(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5月

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稻米根据其淀粉含量可分为粘稻与糯稻两类。糯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体现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与内涵。

人们根据四季代序和作物生长的自然节律与特性,形成一定的耕作方式、组织形式、合作关系,以保证粮食的收成,其中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作共处之道。以此为基础,南方一些民族逐渐构建起与糯相关的文化事项,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在南方部分民族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与精神气质中,都可以找到糯的身影与烙印。

数千年前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栽培稻,随着人群的迁徙与流动,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栽培稻大约在公元前350年经过朝鲜半岛或从长江下游渡海传入日本九州,之后又传入日本其他地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采集—狩猎生计,形成了日本的稻作经济和稻作文化。有学者认为,最早传入日本的水稻为“赤米”,即糯稻。糯米至今在日本仍处于祭祀米的地位,过年时以糯米制作的镜饼,是专门祭祀神灵的物品。

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稻作农业经由淮河流域、山东半岛传入朝鲜半岛,并逐渐发展为当地人主要的生计方式。尽管目前朝鲜半岛的居民不以糯米为主食,但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食物十分常见,如年糕、糯米鸡、汤团等。年糕在朝鲜和韩国人的年节、民俗生活、祭祀活动及社交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年糕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现东南亚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水稻种植,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下游、泰国东北部地区都发现了稻作农业的考古遗存。随着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和苗蛮族群的南迁,糯稻种植逐渐广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并进入东南亚,成为许多地区栽种的主要稻作品种。老挝的糯稻产量占其粮食总产量的85%,是世界上唯一以糯稻为主粮的国家。在越南等地,糯米食品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也是年节和祭祀的主要物品。

中国起源的栽培稻,在许多流入地逐渐演变成为地方品种,当地人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一些品种反向传入中国,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如清代北京西郊玉泉山脚下的御稻田,曾种植过顺治年间来自朝鲜的糯性香稻;又如196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农林儒135号”,改名为“京引15”,在苏南、浙江一带推广。

可见,“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他们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国家,有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享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

(摘编自杨筑慧《糯: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

材料二:

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有许多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它由人、稻、鱼、鸭、田5个要素组成。

“人”主要指百越民族后裔的7个民族以及苗瑶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相互适应和演化,“人”的生理器官与糯米的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适应。比如,“糯稻文化圈”以外的人,连续吃上两三顿糯米饭后,就会引起肠胃不适及其他症状,但“糯稻文化圈”内的人却不会有这种反应。

随着人口的增加,“糯稻文化圈”内的人们为解决生存问题,只能开山造田;但原有糯稻品种又不能马上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只有通过不断的人工选育和试种,让选出的糯稻品种与新环境达到一个最佳相互适应状态,这样一个新的生态型品种就诞生了。选育出来的这些新品种还要适应鸭子和鱼儿的生存,矮秆水稻鸭子容易“偷吃”到谷穗,鱼儿长大后,需要较深的水域才能健康成长。

百越先民从事“饭稻羹鱼”的生活,养鱼是为了吃鱼方便。鲤鱼是世界上最早被养殖的鱼类,《诗经》中就记载有周文王凿池养鲤的事情。鲤鱼属于底栖(水的下层)杂食性鱼类,荦素兼食,常拱泥摄食。人们就利用鲤鱼的这些特点,使其与水稻一起生长,为稻田松土、吃掉一些不利于水稻生长的杂草和水生动物。除此之外,鲤鱼的粪便还可以肥田。苗民耕种的都是山高路远的梯田,制肥和运肥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鲤鱼与水稻的生长期基本一致,不但能为苗民解决肥料问题,还能获得大量的鲤鱼。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可能要迟于养鱼。不过,至少在北魏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鸭子具有杂食性的特点。鸭子吃的虫类比鱼类更广,能吃掉寄生在秧苗上的各类害虫。但要注意放养鸭子的时间点,只有等秧苗返青[注]后,才能把雏鸭放入稻田,然后鸭子、鱼儿与糯稻一起“成长”。

由于“糯稻文化圈”的地理位置处于云贵高原与湖南、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居民多傍山为田。“山高林密,土质较厚”,是开凿高山梯田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水源不枯竭,农民一般不会把梯田周围的森林砍掉。即使某一高山适合全部开垦成梯田,农民也会保留梯田上方的森林。梯田刚开垦出来是不能种水稻的,因为土壤肥力不够,收获太薄,因此,新

文档评论(0)

187****18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