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远离财务造假有益资产健康-0.pdf

会计实务:远离财务造假有益资产健康-0.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远离财务造假有益资产健康

估值泡沫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高估值和投资者不能识别虚假利润,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寄

希望于运动式的打假,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财务舞弊。

 2013年3月16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公告:“公司2008~2011年期间

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

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其中,2011年度公司虚构营业收入2.8亿

元,虚增营业利润6541.36万元,虚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2.69万

元”。无论是从财务舞弊所涉会计期间,还是从利润操纵额占报告金额的比例等

角度看,万福生科均可谓是“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万福生科为什么造假?数据比语言显然更富于证据的力量,因此,我们不妨进

行如下的计算:

 万福生科上市之前的2010年每股收益1.10元,发行价格25元,根据上市前

的每股收益计算的发行市盈率为22.73倍,发行募集资金,即发行收入为4.25

亿元,承销商收到发行费用3019万元,占发行收入的比例为7.10%。

 根据报道,2008年至2011年间,万福生科利润操纵额占报告净利润的比例为

83.47%,根据这一比例计算,万福生科未操纵的每股收益,我们不妨称之为真实

的每股收益为0.1818元,每股利润操纵额,我们不妨称之为虚假的每股收益达

0.9182元。根据这些资料,我们不妨研究如下情形:

 情形一,如果按照成熟市场10倍左右的市盈率和真实每股收益计算,万福生

科的发行价格仅为1.818元,发行收入仅为3091万元,承销商收取的发行费用

仅为220万元。

 情形二,如果按照实际发行市盈率和0.1818元的真实每股收益计算,万福生

科的发行价格仅为4.1325元,发行收入仅为7025万元,承销商收取的发行费用

仅为500万元。

 情形三,按照虚假的每股收益0.9182元和10倍的市盈率计算,万福生科虚假

利润导致发行价格虚高9.1817元,多骗取发行收入1.56亿元,承销商多收取的

发行费用为1109万元。

 情形四,万福生科实际的发行情况,我们不妨称之为情形四,即发行价格为

25元,发行收入为4.25亿元,承销商收到的发行费用为3019万元。

 比较上述四种情形,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情形一与情形二的差别,是因为A股估值偏高所导致。因为估值偏高,万福生

科多骗取发行收入7025-3091=3934万元,承销商多骗取发行费用=500-220=280

万元。

 情形三是财务舞弊的后果,即因为操纵利润,万福生科多骗取资金1.56亿元,

承销商多骗取发行费用1109万元。

 从情形四中扣除情形一和情形二的影响之后,就是财务舞弊和估值过高的双重

效果,这一双重效果使得万福生科多骗取资金4.25-1.56-0.3091=2.3809亿元,

使得承销商多骗取发行费用3019-1109-220=1690万元。

 至此,相信读者朋友们理解了:

 ●A股的估值水平为什么长期居高不下?究其根本原因,估值水平越高,上市

公司骗取的资金越多,承销商骗取的发行费用越多!上市公司、承销商是高估值

的最大的两个既得利益者!

 ●为什么财务舞弊现象屡见不鲜?因为财务舞弊直接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发行收

入和承销商收取的发行费用,上市公司与承销商是财务舞弊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高估值和财务舞弊的共同作用,又进一步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发行收入和承销

商收取的发行费用。换言之,高估值进一步强化了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在财务舞弊

中的共同利益!

 所以,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高估值和投资者不能识别虚假

利润,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打假,不可能从

根本上遏制财务舞弊。遏制财务舞弊的根本出路在于:

 第一,消除A股的估值泡沫,弱化财务舞弊的收益;

 第二,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财务舞弊的成本;

 第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当投资者能够识别虚假利润时,上市

司还敢串通承销商造假吗?当投资者远离造假公司时,上市公司和承销商还敢串

通造假吗?当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承销商承担巨额的连带赔偿责任时,他们还

敢串通造假吗?

 其实,从会计报表分析的角度,即使像万福生科这样的造假,也完全是可以识

别的,并不像某些媒体所指出的那样,万福生科“真金白银式的财务造假”,中

介机构通常采用的“上下游访谈和函证”等的程序是无效的。至于如何通过报表

分析识别万福生科“真金白银式的财务造假”

文档评论(0)

惩罚罪恶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