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跨学科学习专题——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pptx

2023年跨学科学习专题——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

问题引导交流是文化创造、发展、更新的必要途径,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它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答案: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丰富世界文化内涵,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等等。

知识融合时期典型事例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把有着灿烂文明的区域如珍珠般串联起来①张骞通西域②(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把古代中国文明同印度、波斯和罗马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③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唐朝时期隋唐国力强盛、交通发达、统治者政策开明和心态包容使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汉唐文化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模仿和学习的标杆①日本、新罗派遣使节、留学生等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来自汉字部首的日语“片假名”入唐求学的新罗人用汉语写成的文集

知识融合时期典型事例唐朝时期②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③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④大食(阿拉伯帝国)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之路以海路为主,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水平①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②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对外政策保守,给中外文化交流带来不利影响,但中外文化交流并未停止①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②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知识融合特点:汉唐时期以陆上交流为主,宋元时期以海上交流为主,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总体上中国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不断借鉴优秀的外域文化来丰富中华文化。陆路→海路西学东渐

知识融合时期典型事例清朝末期在反抗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掀起“西学东渐”的浪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①晚清的林则徐、魏源分别编著《四州志》和《海国图志》介绍西方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观点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③戊戌变法:学习君主立宪制,推动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④辛亥革命:学习民主共和制,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续表)特点: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局门前的合影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知识融合时期典型事例中华民国随着清朝的灭亡,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传播①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②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③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续表)特点:中国人经历了由“学西方”逐渐转向“学俄国”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知识融合时期典型事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全球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我国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体现当今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下,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流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打开了新的路径③新时代我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续表)特点: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同外国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今后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主题。

知识融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政治往来、派遣使节、派遣留学生、人口迁徙、民间往来、商业贸易等。启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我们要主动欣赏、学习、吸纳不同的文化,做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