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针对性模拟训练卷附答案解析.pdfVIP

2024年5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针对性模拟训练卷附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5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针对性模拟训练卷

2024.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

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对此,姚鼐有清楚的认识。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

他评白诗云:“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瞻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

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

对性灵诗风的弊端。姚鼐明确指出,“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

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鹗之失。性灵诗派外,王士禛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

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坛边缘性存在;宗宋诗风另一趋势是朝俚俗化方向发展,又暴露出“刻

露之病”,缺少含蓄之韵味。

对于诗坛的流弊,如何力挽颓波?姚门弟子梅曾亮评其师之诗云:“以山谷之高奇,兼唐贤之蕴藉。”

桐城后学吴汝纶亦云:“先生诗勿问何体,罔不深古雅健,耐人寻绎。”“山谷之高奇”与“深古雅健”

是宋诗风格,“蕴藉”与“耐人寻绎”是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二者的结合,即“镕铸唐宋”。

姚鼐对于矫正香山“流易”之病的诗人都甚为看重,如选李商隐诗一卷,就是因为其诗“近掩刘白”。

尽管“矫敝流易”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但仍谓之为“诗中豪杰士”。苏轼之诗,“用梦

得、香山格调,其妙处岂刘白所能望哉”。但因其为“天才”,常人难学,故非理想的典范。相较之下,

黄庭坚诗最符合他的标准。

唐诗通常押平声韵,故格调悠扬舒缓,但久之而生平熟之弊。宋人为革此弊,转而押唐人除杜甫外

很少用的仄声韵,苏轼、黄庭坚尤热衷于此,特别是在唱和诗中,用窄韵、险韵争奇斗艳。姚诗亦喜用

仄声韵,古体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七古《東王禹卿病中》,韵脚分别是动、洞、纵、共、粒、梦等。友

人朱筠、王文治等阅后,次其韵作诗,姚氏又依韵奉答,此后又用此韵再答朱筠诗一首。不管是用韵的

习惯,还是反复用同一韵唱和,都与苏、黄相似。因押仄声韵,形成奇峭的诗风。

唐诗对仗工整,黄庭坚试图以“不工”之对化唐诗的“稳顺”为宋诗的“奇特”。如葛立方所举《寄

上叔父夷仲》中的“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句,像律诗中这种“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

者,最为高作”,而“鲁直如此句甚多,不能概举”。此联上句言人事,下句言景物,事类毫不相干,

意思相去甚远,从而形成远韵。姚鼐亦喜如此对仗,如“空山短日惜馀景,野老长镵甘息机”“白雾乍

开人入市,丹林犹缀鹤归巢”等,均有意学之,虽奇特不如黄诗,但可以看出姚氏之兴趣所在。

1

黄庭坚尝语王直方云:“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他将散句化入律诗之中,如“且

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即是。姚鼐亦好在律诗中用散句,如“欲将北海同尊酒,绕尽西山到卫州”“衰

年不愿海山居,愿舐淮南药鼎余”等,姚莹赞为深得“苏、黄妙谛”。宋诗之“雅健”,多得力于此种

句法。

杜甫长律“旁见侧出,无所不包,而首尾一线,寻其脉络,转得清明”,姚鼐对此种以文之结构为

诗的做法推崇备至。苏、黄从《檀弓》的“或数句书一事,或三句书一事,至有两句而书一事者,语极

简而味长,事不相涉而意脉贯穿”的文法中,体悟出诗法。方东树评黄诗云:“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

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这种精妙的文法,方氏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姚鼐善于在这

种断法中见出“首尾一贯”的联系。以“连山断岭”布局,“最为文之高致”,姚鼐之诗,曾国藩评之

云:“能以古文之法,通之于诗,故劲气盘折。”即就此而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