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六: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二十六: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十六: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

(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

晒太阳有益健康吗

张健

①大量事实证明皮肤癌与阳光有关,然而,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太阳光会减短寿命。太阳光对人体是否有害这个问题,即便是皮肤科医生也无法确切回答。关于皮肤癌和阳光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仍没有确切的结论。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避光可能会引起超出想象的更多的害处。

②即便是最怕晒太阳的人都承认阳光对人体有益。目前,阳光的好处大多归结到维生素D的积累上,晒太阳越多,体内维生素D积累越多就越健康,越不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心肌梗死。然而,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结果令人沮丧,尽管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但它并不能降低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维生素D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光照对人体的益处部分和维生素D有关,但并不是全部。

③最新研究发现,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结构的简单使得它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被忽略了。事实上,一氧化氮好处很多,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发现就是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1996年,有研究发现皮肤可以生成一氧化氮,皮肤中含有硝酸盐,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就会形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后,即使量很低,也具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晒晒太阳,就可以让皮肤产生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压,大幅降低死亡率。

④有统计结果表明,英国人的血压在夏天比较低。血压和纬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住在赤道附近的人们的血压相对较低,这些结果都可以用一氧化氮对人体的功效来解释。

⑤那么关于阳光带来的皮肤癌风险呢?怎样来权衡阳光的益处和危害呢?25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在看来很有价值,统计结果非常令人震惊:作为研究对象的3万名瑞典女性,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最多的人死亡率仅是喜欢避光的人的一半。对4万名斯堪的纳维亚女性进行的研究也发现,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在15年内的死亡率也越低。

⑥光照带来的好处不可小觑,光照不仅能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一氧化氮的合成,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好处等待我们去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阳光的重要性,是时候让公众认识到:晒太阳有风险,但是更有益健康。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2.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2.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5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这一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带来的好处大于危害,消除读者“阳光会带来皮肤癌风险”的误解。

【分析】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由“25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在看来很有价值,统计结果非常令人震惊”分析,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5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例子;由“3万”“4万”“15年内”分析,本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最多的人死亡率仅是喜欢避光的人的一半”说明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带来的好处大于危害;由“那么关于阳光带来的皮肤癌风险呢”综合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的例子分析,本段说明内容可以消除读者“阳光会带来皮肤癌风险”的误解。

(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en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