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最新作文.doc

(完整word版)《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最新作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鹿峰中学教师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全文以叙事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因此,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默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y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中要利用《植树的牧羊人》获得奥斯卡的影片资料来帮助学生对主人公精神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视频,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植树的牧羊人》。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废墟干涸坍塌慷慨酬劳流淌刨根问底戳

2.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内容思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示例:一位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种树,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

三、初读课文,认识牧羊人

文章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请圈画文中关键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通过高原的变化体现出牧羊人作出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评析牧羊人

找出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语句,我从“__”句(段)中看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学法指导:

1.快速浏览,圈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或作者的评价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

2.表述方式:

我从_____段的_____句话(词语)看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学生展示

1.我们小组从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是一个极为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2.我们小组从第10段“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人。

3.我们小组从第14段从“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顽强毅力、默默奉献的人。

……

教师总结:牧羊人是一个认真细致、心存善念、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的人。

五、拓展延伸:寻找“牧羊人”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种树的牧羊人”,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社会创造了美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请速读下列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仿照下面的示例,和他们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融入了我的心灵,给予我许多的温暖,谢谢你!

材料(一)大学生格桑德吉放弃大城市工作,13年来扎根于西藏山村小学教学,使西藏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示例: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材料(二)出身清苦的张纪清27年来以“炎黄”的名义给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不间断捐款,奉献爱心。“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

示例: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学生习作展示)

(设计意图:学习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9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