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业社会热点分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作业社会热点分析

高中作业社会热点分析

1、法制与道德

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

今天,随着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对法治的认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让道德规范成为自觉,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铁,撞了人却一句对不起都不愿多说;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准备自用,还振振有词大家都一样违反公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治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

有学者曾总结,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事实上,如果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选购冷冻食品,挑选完后,转身就走,把关闭冷柜推拉门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位眼尖的老大爷看到,远远就喊道,冷柜门咋不关啊?超市里的消费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儿。一时间,朋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自此,随手关冷柜门成了他每次去超市都十分在意之事。礼者,理也。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

素材点拨: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

2、不要做甩老族

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甩老族的出现,并不是个别现象,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

甩老族的出现,让人心寒,尤其是在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还在剧增的中国,各地频发甩老事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仍是主流,子孝孙贤,是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甩老事件频发,则让人担忧老年人的养老处境,更让人担心以孝为荣的道德价值观的沦丧。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抚养我们长大,我们就要赡养他们终老,敬老爱老,也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甩老族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夹击,让甩老族没有生存土壤,才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让社会变得更文明而有温度。

素材点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老祖宗教育我们要有一颗博爱之心,推己及人地爱所有需要爱的人的时候,我们却连自己该爱的人都没有爱,没有细心照料。无孝敬之道,少担当之心,时代在进步,人心却在退步。

3、大数据看高考作文40年

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当年采取分省考试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了高考恢复40年以来,超过200道全国或地方命制的高考作文题,发现历经变革至今,材料题是常客。2000年开始,传统文化和时政热点逐渐走上试卷。而在出题方式上,也出现了诸如半命题作文、微写作的创新。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教育部门对于语文学科的定位发生了转变,正在从纯粹的文学科目逐渐转变为现实性、基础性科目,出题人的眼光在移向当代,从更高的格局引领学生心智更加健全发展。

4、连续十年出现材料题是主流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高考40年来,全国卷一共44套试题中,一共有24套试题使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占比约55%;高考40年来,各地自主命题192套,其中有75套为材料作文,占比近40%。

记者发现,材料作文最早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要求考生们读《画蛋》,写一篇读后感。随后,材料作文频繁出现在高考试卷上。从1999年至2009年,全国卷均为材料作文,掀起材料作文新。

案例:1995年全国卷:给出阅读材料寓言诗

文档评论(0)

战歌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侵权请留言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