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课件讲解.ppt

加工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课件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工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齐士发2017.07加工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学习与工作任务番茄细菌性病害简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番茄溃疡病——番茄细菌性病害发病条件——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措施——注意事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一、番茄细菌性病害简介病征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细菌病害的特征。植物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病状1.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番茄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1.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1.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1.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1.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1.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二、番茄细菌性病害发病原因病因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三、番茄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病原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茎基腐病多在进入结果期时发病,仅为害茎基部。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外部无明显病变,而后茎基部皮层逐渐变为淡褐色至黑褐色,绕茎基部一圈,病部失水变干缩。病部以上叶片变黄,萎蔫。后期叶片变为黄褐色,枯死多残留在枝上不脱落。根部及根系不腐烂。后期,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有别于早疫病。Rhizoctonia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系土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和越冬。菌丝生长最适温32℃,最高36℃,最低4℃。细菌性病害——青枯病介绍番茄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该病多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时上部叶片萎蔫,继而下部叶片萎蔫,最后中部叶片萎蔫;初时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不再恢复,植抹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切开茎部,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番茄青枯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5-37℃,低于10℃,高于41℃停止发展。土壤含水量大于25%时,有利于病菌侵入,高温、高湿时为害严重;此外,连作、低洼地、排水不良、土壤缺钙、缺磷,均有利于该病害流行。细菌性病害——溃疡病番茄溃疡病多成株染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茎部受害,生狭长条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开裂,茎干增粗,产生大量气生根,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番茄溃疡病由棒状杆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5-29℃,生长温度范围为1-33℃,高温、高湿、连作、排水不良利于该病流行。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初发病时嫩叶褪绿,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下部茎坏死,病茎变硬,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纵剖病茎,髓部变褐色坏死,坏死部位多发生不定根,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番茄细菌性坏死病是由皱纹假单胞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多在第1穗果膨大变绿的绿果期发病,栽植过密,光照不足,氮肥施用扁多,室内湿度高发病严重。四、番茄细菌性病害防治措施预防与治疗合理轮作倒茬——实行4-5年轮作。播前种子处理——是基本前提减少田间操作传播——。加强田间通风透气——进行化学药剂防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五、注意事项预防远重于治疗尽可能机械化田间作业,避免人工田间作业——加强种子、种苗杀菌消毒处理——进行合理轮作倒茬—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