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ppt课件11完整版.ppt

《说“木叶”》ppt课件11完整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楚辞湘夫人〉》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之二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说“木叶〞

主讲教师:

孙丽娴

林庚

雷州市高级职业中学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由“木叶〞所诠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理解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由“木叶〞所诠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理解古诗词语言暗示性在文学鉴赏中意义。掌握其表现技巧。

教学方法:

激趣法、设悬法、讨论法、演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谈论的是什么问题?

2、文章这么长,哪段是本文的重点语段?.3、作者为什么把“木叶〞作为标题?

4、“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

*1、这篇文章谈论的是什么问题?

*2、文章这么长,哪段是本文的重点语段?

——第四、五、六段。

〔第五段文字介绍了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味无穷的“精妙〞的诗歌语言。在吟咏之间,那些“潜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读者,感染启发着读者,让人情思灵动,视通万里。〕

*3、既然这篇文章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作者为什么把“木叶〞作为标题?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合计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各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

*4、“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①“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是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是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因为“木〞有着这样的艺术特征,所以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由著名的学者、诗人林庚先生写的文化随笔,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像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辩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从中我们也知道了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因此,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语言以外的意义,这样才干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旨趣。

课时学习

1、本文是一篇文化随笔,谈了诗歌语言有暗示性的问题,其实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请为以下节日选择具有适当暗示意义的花。

母亲节:.

教师节:.

康乃馨

剑兰花、菊花

高考演练

2、汉字具有表意特征,它自身及排列有时就能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请仿照例句对汉字“穷〞“沙〞的趣释方法,各用一两名话趣解“人〞“否〞“坏〞。

穷——是因为“力〞被困在“穴〞里,无法施展出来。

沙——“少〞三点水,便多了一粒“沙〞,人们,珍惜水吧!

人——

否——

坏——

既是一种互相支撑,也是一种互相拖累。支撑与拖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绝对“独立于世〞的人并不存在。

不开尊口就是不同意。把缄默不语当作默认,往往不免自讨苦吃或自作多情。

文档评论(0)

136****23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员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7日上传了安全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