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温病笔记(一)叶香岩《外感温热论》(上).pdf

先君温病笔记(一)叶香岩《外感温热论》(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君温病笔记(一)叶香岩《外感温热论》(上)

编者按:继《伤寒论方解》之后,《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也已

分作三十九条消息全部发送完毕。从今天起,我们将以《先君温病笔

记》为题,继续推送由王东海先生整理的他父亲王济生老中医的笔记

体遗著《温病综集》。从“伤寒”到“金匮”再到“温病”,王老先

生对经典的深刻领悟和悉心诠释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们从中

看到一个底层白发医者对医道的孜孜追求。本公众号特别感谢王东海

先生把他的家珍无私分享给大家。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先君温病笔记(一)

叶香岩《外感温热论》(上)

王东海

叶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

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历史上

最著盛名的温病学名家之一。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原文】温热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

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与伤寒大异也。

【注释】逆传者,病先犯肺金而传己所不胜(火脏,心。能克金,

称肺金之所不胜),为逆传。肺先受病,肺主气,病久由传心包,心

包主血,病久则由气而传血,气为卫,血为营。

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更速,未传心

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言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则加入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

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热必孤矣。

若微有恶寒而舌苔白,脉右寸独浮大,或兼咳嗽,邪在肺而挟风

也。苔白厚而滑,身躯若束而发热,口渴而小便赤涩,脉右三部浮大

而微数,或郁遏不扬,为挟湿也。挟邪去,则湿亦随而分消。

【原文】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

营,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郁蒸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

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

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注释】不尔者,失去上条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之机也,则

风内蕴为热,内热易于耗液而燥生。清窍言口鼻与目因风热灼液而干

燥,湿热内蕴则体内之正津不潮,为自然水主之气不能上营。两阳者,

风与热也,一个温指外受之邪,一个温指内蕴之热,热湿郁蒸于上。

清窍统指心胸以上的器官壅塞而不利;浊邪指湿热为浊阴上干阳位,

类伤寒亦发热恶寒,伤寒有六经传变,此言一经不移者,是指湿温,

不似伤寒有固定的经次。

【原文】前言辛凉散风、淡渗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入营也。

营分受热,则血液被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

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从湿热陷入者,用犀角、

花露之品,参加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

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注释】前条所言用薄荷、牛子、芦根、滑石透风渗湿,或服药

失时,或竟未药而病不解,日期既久,湿邪从气入营,营主血,温热

入营则血被劫灼。血者,心所主,血热则心热而不安宁。温邪扰乱于

阴分则不寐,血被热沸,瘀于络中而发斑,察其气分邪热全入于营,

当撤去气药,审其前时由风热失治而陷入营者,宜清透凉血,如连翘、

竹叶、犀角、丹皮、石膏、栀子、黄芩之属;如从湿热内陷者,宜犀

角、银花、生地、大青、玄参、黄芩、黄连之类,以凉血解毒;热甚

者,人中黄、金汁随证加入。

【原文】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液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

轻者如梨皮、蔗浆之属。若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徬徨矣,

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其未受邪之地,恐其

陷入易易耳。

【注释】斑已出透,邪热从外泄越,温邪当解而身凉。今热不解,

当知此时身热非温邪所致,乃因人之胃液素亏,前为温所耗而未复所

致之身热,此时邪去而胃液未复,当主以甘寒。甘者补,寒者清热,

如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加沙参、麦冬及竹叶、石膏之类;若其人素

因阴虚多热者,虽暂未入下焦,当预顾及咸寒如玄参、阿胶之属。

【原文】若其邪始终在气分留恋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

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

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

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

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

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

为气脱之证矣。更有邪盛正虚,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