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营养学基础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人体生理、营养学基础讲课教师:唐玲精选

一、人体生理学基础㈠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精选

人体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唾液、肝胆、胰消化管壁内(食管腺、胃腺、肠腺等)精选

精选

2.功能:消化系统功能: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消化道功能:将摄入的食物作物理和化学上的改造,以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解除伴随着食物和随着食物代谢过程而产生的对机体不利因素,如排泄废物的功能。精选

消化腺功能:生成和分泌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㈡消化道1.口腔(如图)牙齿:【功能】切断、咬、撕碎食物,研磨、粉碎食物。舌:【功能】协助搅拌和吞咽食物。精选

2.咽【功能】吞咽食物。3.食管:连接咽和胃。【功能】将食物从空腔运送到胃,避免胃内容物逆向回流到口腔。4.胃【功能】受纳和消化食物。(如图)5.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长1-5米。【功能】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图)精选

精选

精选

6.大肠:是消化道下端长1.5米【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水分。精选

㈢消化腺1.唾液腺【功能】分泌唾液,唾液有湿润口腔粘膜、杀菌、混合食物及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作用。2.胰:是重要的消化腺,同时又是内分泌腺。【功能】分泌的胰液能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进行化学消化。3.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物质代谢与解毒的场所。【功能】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精选

4.胆囊【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输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到十二指肠。精选

二、营养学基础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维生素无机盐水精选

㈠蛋白质1.蛋白质定义和组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目前发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全部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它们的需要,这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中含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就越高。精选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维持机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催化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激素功能传递信息功能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与传导供给能量

精选

如将谷类食品和豆类食品同时混合食用,其所含的氨基酸就能互相补充,满足人体的需要,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作用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互补的几种食物最好同时食用,这样必需氨基酸可同时被吸收利用。如果几种食物分别食用时间相隔过长,则不能起到互补作用。精选

㈡脂类1.脂类的概念和分类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脂肪仅指中性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脂肪在常温下有固态脂肪和液态脂肪的区别,动物脂肪为固态称为脂,植物脂肪为液态称为油;植物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于动物脂肪。精选

通常说的膳食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其含量不易收到影响,故称为定脂。中性脂肪主要分布在人体的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是人体内热能的一种储存形式,受机体营养状况和活动量的影响而变动,故称为动脂。精选

2.脂类的生理功用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可供给热能保护重要器官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精选

㈢碳水化合物(糖)1.糖的概念和分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一大类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味甜、易被人体吸收;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味不甜,经淀粉酶催化分解为葡萄糖。精选

2.糖的来源膳食中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例如各种谷类(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干豆类(黄豆、蚕豆等)、硬果类(栗子、花生等)和根茎类(土豆、红薯等)含糖比较丰富,其次还可来自各种纯糖(红糖、白糖、蜜糖、麦芽糖等)。蔬菜、水果中除含少量单糖外,还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来源。常用食品中糖的含量见表1-1。精选

食物名称含糖量食物名称含糖量食物名称含糖量大米77莲子(干)61.9豌豆(干)57.5面粉75花生15.5赤豆61玉米面71板栗41.5牛奶粉(全脂)52高粱面76柿子15猪肉0.9小米73苹果13鲤鱼1.0马铃薯18柑橘13甘蔗14~18甘薯13橙10甜菜16~20芋头16菠菜4菠萝12~15藕18大白菜3玉

文档评论(0)

润哈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广州乾星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B6X8T7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