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题语文试题.doc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题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Ⅱ〕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考前须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代的性灵文人对诗歌情感的表现范域进展了不断的开拓和“探底〞。他们以“世情〞为诗性情感,把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诗意化,创作出了一批新颖活泼、具有浓浓世俗气息的诗歌作品。他们的这种尝试,不仅推翻了前后七子建立的模拟王国,率领诗坛走出了复古的迷障;更是对以“诗言志〞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正统诗学理念的挑战,在完善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经历、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假如说先前的诗人们在努力地汲取古人的智慧成果,性灵文人们那么以“无法为法〞,努力摆脱古人、成法、学问等的一切束缚,为诗歌营造一个独立、轻松的创作环境。

“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袁宏道语〕是性灵文人针对当时文坛上风行的复古运动而提出的。在当时“黄苇白茅,弥望如一〞的诗文创作中,性灵文人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扶救文坛“缩缩焉循而无敢失〞的状况,因此,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就成为性灵文人的首要任务。同时,对古人的脱离,也是他们坚持诗歌情感的自然性、个体性、真实本性的自然选择。

“脱古人之缚〞首先表如今对古之贤人、圣人的颠覆上。李贽认为,即使是被拜在庙堂的孔子,也并不能成为天下之是非的评判者。是非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而不应是僵化的、不可更易的固定标准。每一个人的“自然之性〞,才是“自然之真道学〞。其二,表如今不盲目地崇尚经典。“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李贽语〕,李贽瓦解的不仅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假如人们都能保持自己的童心,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保持自己独立考虑的才能,那么一个新世界的创造或许指日可待。其三,要摆脱古语的束缚,袁宏道认为,今天〔明代〕的文人在“学古〞时偏偏不学古人的思想精华,而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况且,古人也并没有用古语来写文章的癖好。今人看来是“古文奇奥〞的,或许在古时也只是街谈巷语的大白话而已。能明明白白地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已属不易,又何必非要取秦、汉时期的名衔来装饰自己的诗文?

因此,在反对古人、古文、古语的根底上,性灵文人们建立了一种比拟进步的“诗文递进〞观。袁宏道的诗文进化观非常激进:“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推翻先前的所有,并不是袁宏道等性灵文人的本意。他们反对的并不是“古〞本身,而是七子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歌创作成为鹦鹉学舌,诗人的真个性、真性情消失殆尽,诗歌的生命也就无从言说了,这也是前后七子掌控的明代诗坛萎靡不振的原因所在。

所以,性灵文人试图推翻以古之圣贤为是非的标准,推翻经典的权威地位,摆脱古语的束缚,使诗性之情重新回归为个体的自然性情。

〔摘编自李小贝?明代性灵文人的诗歌追求?〕

1.以下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明代性灵文人以“世情〞为诗性情感,用诗的形式表现庸碌人生、琐碎生活、平常心情,创作出新颖活泼、世俗气息浓郁的诗歌作品。

B.明代性灵文人反对当时诗歌创作中的复古主义,他们试图用一己之性灵改变文坛上畏首畏尾、泥古不化的倾向,击破复古派的理论根基。

C.明代性灵文人并不是反对“古〞本身,而是反对复古派所“复〞的方法和形式,因为那种程序化、模板化的“复〞使诗人失去了真性情。

D.明代性灵文人建立起了比拟进步的“诗文递进〞观,他们认为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文学也要随着变化,古不一定高尚,今不一定卑劣。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李贽认为,古代圣贤并不能成为天下是非的评判者,世上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是非标准,是非标准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

B.李贽大胆否认儒家经典,认为这些经典是道学家的借口,伪君子的藏身之地。这既是对经典的瓦解,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颠覆。

C.袁宏道指出,当时的复古派不学习古人的思想精华,只专注于古文中的古语,其实这些奇奥的古文在古代都是街谈巷议的大白话。

D.颠覆古代圣贤,瓦解儒家经典,摆脱古语束缚,是明代性灵文人“脱古人之缚〞的三种表现,它为诗歌创作营造了独立轻松的环境。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明代性灵文人不仅推翻了复古派的模拟王国,还挑战了“诗言志〞的正统诗学理念,这种扬弃态度在平衡诗歌文化生态上起了重要作用。

B.“不曾依傍半个古人〞之语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针对当时文坛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