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学前教育史》课程.pdf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学前教育史》课程.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教育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史授课对象大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总学时48学时

教材信息李贺杨云舒主编《学前教育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简介

(一)面向对象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

(二)开设目的

1.梳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脉络;

2.学习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感悟教育家们崇高

的职业道德信仰、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勇于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

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3.增强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4.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审视、评价当前学前教育问题提供思路,为学前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借

鉴。

(三)主要内容

该课程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制度史和思想史,梳理学前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先进的学前教育思

想,感悟学前教育家们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和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提高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为后续课程的学

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特色

1.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该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比如古

代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孝悌、崇俭、诚信、为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体

现,张履祥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有借鉴意

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个草去”的崇高职业道德信仰、

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勇于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典范。

2.以史为鉴开拓创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如溺爱、内

卷等现象严重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而这些现象却是几百年甚至几千

年以前的学者早就敲响警钟的。如果对前人经验茫无所知,或知而不

行,或行而不得其法,将会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重犯古人经验的告诫。

因此,要以史为鉴,深入挖掘学前教育史上的先进思想,认真梳理并

总结升华,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下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

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不断开拓创新。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该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值

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梳理分析,具体体现在:

1.“教学内容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案例的挖掘与分析

伦理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

时应遵守的法则,而儒家思想仍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伦理道德标准。在

古代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孝悌、崇俭、诚信、为善”,依然对新

时代家长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启发意义。

比如《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就

是孝(子对父的道德规范)和悌(弟对兄的道德规范),引导幼儿孝

敬父母、兄弟友爱;《礼记·曲礼》曾规定“童子不衣裘裳”,引导

幼儿衣着不要过于讲究和华贵,因农业生产非常艰辛,丰收得之不

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珍惜粮食,崇尚俭朴是家

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诚信即诚实无欺。幼儿的天性纯洁美好,但由于不正确的影响或

幼儿自身自夸或害怕错误而承担责任等原因,有时也会说谎,这是日

后欺诈之心生长的萌芽。要维护幼儿的诚实无欺,长辈应以自身的诚

实行为引导幼儿、从正面进行教育。如《韩诗外传》记载的“孟母教

子无欺”的故事。

古代家庭教育注重使幼儿养成行善去恶的观念,教育幼儿在家孝

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凡合乎道义的利人之事都应为之。由于孩童

年幼,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善事,许多家长重视幼儿积小善以成大

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综上所述,古代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孝悌、崇俭、诚信、为善

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领悟人性、伦

理、职业伦理道德与修养的深层含义,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提

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判断是非曲直的

价值标准。

2.“教学内容与弘扬劳动精神”相结合案例的挖掘与分析

张履祥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有

文档评论(0)

181****27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