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 2024届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高三下学期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 2024届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高三下学期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咸阳彩虹中学南校区高2024届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一轮复习即将结束,距离高考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本次模考是对一轮复习的全面检测,请认真作答,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愿汝下笔有神,祝尔成绩优异。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

1.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 D.推进家国同构

2.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权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行动秩序。这反映()

A.各家主张日益趋同 B.国家统一的趋势

C.思想文化多元包容 D.社会失序的现实

3.西汉时,高资地主是指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地主,“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个别人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但当时以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的。由此可见,当时()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瓦解 D.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

4.据考证,汉代史书中“愿下有司议”“愿以臣言下公卿议”“愿下公卿议”等记载屡见不鲜。如东汉时有大臣提出“愿下公卿,平(评判)援(马援)功罪”,皇帝最终听从大臣评议结果,为马援平反。上述现象()

A.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壮大 B.有利于弥补皇权专制的弊端

C.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了三公权力的起伏不定

5.唐诗有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中后期遭到严重破坏,扬州盛况不复,一去不返。北宋设市舶司后,明州(今宁波)发展迅速,“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进出唯明州一港”。影响这一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海外贸易的兴盛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局势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松动

6.唐代绘画可以说是一个色彩瑰丽的世界。而宋代推崇逸格的绘画,追求自然,颠覆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宋代画论还以雅俗之分,将文人笔墨视为雅趣,将色彩艳丽视为低俗。这一变化()

A.体现儒学对审美的影响 B.造成文人写意画一家独大的局面

C.反映了理学的格物致知 D.导致风俗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7.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区域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B.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C.政治中心开始向东移动 D.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8.宋朝茶叶的国内运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长江等水路,将四川、湖南等地的茶叶大量运到汴京,其中很多品种为皇家专享的贡品;二是通过陆路,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运到北方,成为官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这一现象()

A.反映出农业多种经营的兴盛 B.助推了南方地区的深入开发

C.表明商帮长途贩运获得发展 D.加速了江南农村人口的流动

9.据《嘉兴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嘉兴地区“比户以养蚕为急务……蚕或不登,举家聚哭”;此外,当地还形成了“蚕关门”和“蚕开门”的风俗,即在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直到采茧时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由此可推知,当时该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C.迷信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10.黄宗羲在《田制》等书中提出,要允许“富民”运用经济手段购置土地和垦荒占有土地;国家对“富民”的土地,既不能“均田”,也不要“限田”。他的这一主张

A.极大地助长了明清之际的土地兼并现象

B.有效地缓解了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问题

C.意在是古非今,以肯定宋代来否定清朝

D.肯定财产私有权,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物

11.下表为清代不同年份山东地区人均耕地情况(单位: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山东地区()

年份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雍正二年

(1724年)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嘉庆十七年

(1812年)

人均耕地

8.69

9.04

4.74

377

3.39

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B.农耕经济陷入停滞

C粮食种植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2.1843年上海一开埠,西方商人就把大量商品运至上海,但是不久后就出现了与他们愿望相反转折。在1845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