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调语文试题.doc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值:150分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分第一卷〔语言文字运用〕和第二卷〔阅读写作〕两局部。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渐渐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美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绩。〞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仍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可以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消费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美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络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获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长远以致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开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场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练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说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以下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表达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钟嵘的?诗品?强调“假设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事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B.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表达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曹丕对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诗歌创作理论中得到了详细表达,这也是曹植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B.曹丕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富贵功名转瞬即逝,好的文章却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传于后世。所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

C.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D.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语言大师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创作本身却是为了歌功颂德,娱乐皇帝,有着非常功利的目的,与“为艺术而艺术〞相去甚远。

3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