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课 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第6.2课 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ttps:///;《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春秋战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诸侯纷争,战事不断,局势跌宕,然而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此时却达到了一个高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让当时的天空星光璀璨。这些巨擘大多都有代表作品——《道德经》《墨子》《论语》《庄子》《荀子》。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篇》,开篇就是大家熟悉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那么,这样安排有何用意呢?

《论语》的首篇是《学而》,表示儒家对“学”十分重视。

“劝学”这个古老的命题,自孔子及其弟子,到荀子之时经过几代人的阐述。荀子作为儒家的重要人物,也延续这一传统。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后天的教化,对天性加以人为的改造,才能使人性向善。《荀子》的第一篇是《劝学》,就是为了突出“学”的重要性。;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学习目标;走进荀子;走进荀子;走进荀子;今传《荀子》一书,凡20卷,32篇,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士、议兵、强国、天论、正论、礼论、乐论、解蔽、正名、性恶、君子、成相、赋、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多为其所著,仅《大略》以下6篇,为其弟子所论述。;时代背景;文言翻译;解题;解题;字音识记;文言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心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心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第四段论述了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内容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①第一段: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②第二段:学习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为什么要学习)

③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可以弥补不足。(为什么要学习)

④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如何学习)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从“为什么”要学和“怎样”去学两个角度展开论述。;1.为什么要学习?作者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1)因为学习有意义,可以实现自我超越(第二段)(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论证方法。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容易理解的事物来说明深奥的事理。

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①“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青”“蓝”与“冰”“水”都是喻体,且每句喻体之间有一种特殊关系,关键是找出本体。“青”与“冰”的本体都是指学习之后的知识状态或水平,“蓝”与“水”的本体都是指学习之前的知识状态或水平,意在强调人经过学习就可以使知识水平得到提高。“青于蓝”是萃取是,提纯;“寒于水”是改变形态、状态,即从无形到有形。二者都是强调学习这种后天行为可以改变固有、天生的属性。;②“輮”与学习有什么相似点?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设喻,表面上是说“直木”——非器,变成“中规”的车轮——成器,这种成器的过程在于“輮”——用火烤使之弯曲;隐含的论断是无学之人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成为有学之人。“木”经过“輮”这种加工工艺,与人的学习——也就是后天加工上有相似点。“虽有槁暴”一句进一步阐明获得了本质改变以后,很难回到无学、无用的原始状态。这都是为了阐明后天学习对人有重要的意义。;③“木受绳则直”一句比喻论证的重点是什么?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是说“不直”的“木”经过墨绳的取直然后经过加工就会像墨绳画的那样直了(即成材了),金属制成(没有开刃)的刀剑在砺石上磨砺就会变得比没开刃时锋利;同样的道理,人只有经过“博学而日参省”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加一起是比喻的喻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是这个比喻的本体。;③“木受绳则直”一句比喻论证的重点是什么?

喻体,即直观的生活现象:木受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屠宰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