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6

3、杜耒《寒夜》赏析

辞简意丰,情浓品高

―――――――杜耒《寒夜》赏析

摘要:

宋诗人杜耒的《寒夜》一诗,语言质朴,含蓄隽永,表现了朋友深情和品性高雅。在创作上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平铺直叙寓欣喜之情;侧面烘托衬热烈之情;虚实相济蕴赞美之情。

正文: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杜耒(?~一二二七),字子野,号小山(《诗家鼎脔》卷上),南城(今属江西)人(《江西诗徵》卷一九)。尝官主簿(《石屏诗集》卷二《拟岘台杜子野主簿寓居》)。

赏析:

这是一首语言质朴的七言绝句。此诗的主要特色在于它辞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平铺直叙寓欣喜之情。首句“寒夜客来茶当酒”,写客至之难得与待客之盛情。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耐人寻味。时值寒冷的夜晚,这本不是访客的时间,可恰在此时,友人冒严寒而登门,主人哪能不欢喜万分?自然更要盛情款待。那用什么盛情来待客呢?以茶代酒。我们知道,待客之礼常以酒。杜甫流落四川,有客来访,摆下“盛宴”,“盘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其在贫困之中沿能以薄酒尽兴,为什么本诗的作者要代之以茶呢?可能是事由仓促,无暇为备;更重要的是作者虽然无酒,却仍要借助“酒”的概念来表现此时的心情。而且以茶代酒,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又不会落入一见面就酒酣耳热的俗套,足见二人交往之脱俗高雅。主客二人拥炉品茗,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下,茶香之清幽更远胜于酒味之浓郁。如此,客人不以无酒为薄情,主人也不会因无酒而觉失礼,相谈甚欢,使人产生“主雅客来勤”的感慨。

侧面烘托衬热烈之情。主客二人如何促膝畅叙,作者并没有作正面描写,而是将视线投向了茶汤竹炉,“竹炉汤沸火初红”。试想,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炉火熊熊,茶水沸腾。如此热烈的场景描写足以让人感受到二人交谈时的热烈气氛。如果此时诗人写主客二人如何眉飞色舞,如何拊掌虚席,那只能是强加给我们的感受,不如让我们从沸腾的茶水与通红的炉火中,受到感染,更主动地神游到主客畅谈中去,切身感受二人之间深深的友情和高涨的热情。应该说,此处的烘托用得恰到好处。

虚实相济蕴赞美之情。夜谈结束,主人兴致极高,诗歌最后两句,虚实结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愉悦与对客人的盛赞。实写今晚月色因为梅花而与往日不同。窗前月下,梅影横斜,月色与花色相映,自然让人感到曼妙无比。作者此时发现月光之美,其理与杜甫“感时花溅泪”相同。古人作诗常以“以我心观物,则物著我意”来渲染内心的情感体验,只不过杜甫是写“悲”而王耒在写“喜”。作者此时突然的美景发现,其实是他与客人交流这后无比满足与喜悦的情感表露,用景之美来写心情之愉悦。虚则是以“梅花”来喻指客人。梅花在传统文化中是清雅高洁的代表,作者借梅花来赞美客人品格的高雅,是客人高雅使自己的生活焕发了与往日不同的光彩。虚实相济,使这首诗歌表现出了极其丰富的意蕴,令人反复咀嚼而愈感情味深长。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是古诗创作的大技法,这首七绝可以称得上上乘之作。

4、辛弃疾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狱,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五年(1178),召为大理少卿,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淳熙八年(1181)冬,台臣王蔺劾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卜居上饶城北之带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自是投闲置散凡十年。绍熙三年(1192),起为提点福建刑狱,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以谏官黄艾、谢深甫论列,丐祠归。所居带湖雪楼毁于火,徙铅山期思之瓜山下,家居瓢泉长达八年。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于会稽创建秋风亭。四年,改知镇江府。开禧元年(1205),复以言者论列,奉祠归铅山。开禧三年,年六十八,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平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谋猷略远,然谗摈销沮,南归四十馀年间,大半皆废弃不用,故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叹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其胸中古今,用资为词,激昂排宕,别开生面,不可一世。《宋史》有传。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

今人

文档评论(0)

techinf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