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解析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第15课2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3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及作用4公开报道中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记录5郑和下西洋与中西方贸易的影响6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影响7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8中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9中国传统友谊的重要性10美苏争霸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历史解释)1.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材料描述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求法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日本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H和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结束了此前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由阿拉伯人中转的局面,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是陆路,也没有通到非洲,排除A项;玄奘西行求法也是通过陆路最终到达印度,排除B项;鉴真东渡到日本,与非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历史解释)2.柬埔寨今磅湛市东古城建立了“三保公”庙;泰国曼谷除建有“三宝寺”外,还把河港取名为“三宝港”;马来西亚马六甲有“三宝庙”、“三保井”和“三宝山”。其中“三宝”与哪一人物有关(?)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三保公、三宝寺、三宝港、三宝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郑和相关,他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所以外国有的地方为了纪念郑和用三宝命名,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排除C项。故选D项。

(史料实证)3.郑和航海档案有如下歌谣:“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行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这反映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明朝造船业的发达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掌握利用气象规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行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可知,这些是自然现象,体现了郑和准确掌握气象规律,这是成功的一个关键,D项正确;“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这是自然规律,体现不出明朝国力强盛,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自然规律,与明朝造船业的发达无关,排除B项;北宋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史料实证)4.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该历史事件(?)

A.主要目的是提高清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相关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地区的了解和往来

D.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郑和”“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可知,孙中山评价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排除A项;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排除B项;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C项。故选D项。

(史料实证)5.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收集了以下图片资料。其中与探究主题相符合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唐招提寺鉴真像反映的是中日文化交流,②《大唐西域记》反映的是中印文化交流,④郑和下西洋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③反映的是民族交流,排除ABD项。故选C项。

(史料实证)6.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这说明(?)

A.国家政策制约国际关系 B.国际关系决定国家政策

C.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 D.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政治

文档评论(0)

嘻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