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5)(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5)(含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5)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本题8分)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6)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题10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①中国人用筷子进餐至少将近有3000年的历史。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受到我国影响,筷子文化也fúshè到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家。

筷子最初叫“箸”或“梜”,到了宋代才开始有“筷子”的称呼。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对于行船的人更是讳言,所以古人便反其意改“住”为“快”;加之筷子多以竹子为材料,所以又在“快”字上冠以“竹”字头而名“筷”,②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民以食为天。轻便灵巧的筷子被人们餐餐使用,③筷子文化逐渐消散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个主题为“筷子”的春节公益宣传片,④通过八个家庭在除夕不同地域使用筷子的故事,揭示了筷子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rénqíngshìgù,令人感动。

方寸之中有乾坤。小小的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说它是饮食文化的“中国符号”,也是(???)。

(1).(2分)下列依次给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huìzǎi B.huìzài C.wěizǎi D.wěizài

(2).(2分)下列依次对文中两处注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幅射人情世故 B.辐射人情是故

C.辐射人情世故 D.幅射人情是故

(3).(2分)下列依次在这段文字括号里填入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标新立异????????名副其实 B.标新立异????????名不虚传

C.独树一帜????????名不虚传 D.独树一帜????????名副其实

(4).(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改为“中国人用筷子进餐至少将近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B.②改为“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C.③改为“筷子文化逐渐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D.④改为“通过在除夕八个家庭不同地域使用筷子的故事”

(5).(2分)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箸”与“住”谐音,

②不符合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

③古人讲究忌讳,

④故谓不吉利之语,

⑤听着有“停滞不前”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④③② C.③①⑤②④ D.③①⑤④②

3.(本题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皇帝的新装》是丹麦安徒生的名作,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C.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像家君、贤弟、愚兄等是谦辞,尊君、令堂、高邻是敬辞。

4.(本题5分)七年级(1)班要举行“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大家都在为此积极准备。

(1)(2分)为了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大家搜集了不少古代这方面的故事,下面是你的同桌搜集到的四个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不恰当,请你指出,并陈述理由。________

A.子路百里负米????B.孟母三迁教子????C.老莱子戏彩娱亲????D.王祥卧冰求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