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docx

2024年上海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202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生物学试卷

2024.4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全球变暖与捕食者行为响应

1.I.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青藏高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了解全球变暖对高原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建造了6个大型开顶箱(15m*15m*2.5m),模拟增温对洛桑尖蛛和弱小皿蛛的行为响应的实验研究。

(1)雄洛桑尖蛛在交配期会先跳到雌蜘蛛的网上,拨动蛛丝并“跳舞”来吸引雌性的注意,这属于种间的。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环境信息

(2)高原上建造的6个大型开顶箱仅允许极少数飞行能力较强的昆虫正常出入,以保障虫媒植物的结实不受传粉者限制。为构建用于探究增温引起土壤干旱对蜘蛛数量的影响研究的开顶箱,下列①-⑤选项中,实验组为;对照组为(编号选填)

①选择植物群落组成一致的样地②选择植物群落组成不一致的样地③箱内安装土壤温湿度记录仪④四周围上0.2mm*0.2mm钢丝纱网⑤四周立面安装8mm厚钢化玻璃,顶上交错安装倾斜45°的不连续玻璃条

(3)研究发现,增温开顶箱内,2017-2020年洛桑尖蛛(体长amm)数量明显降低,而弱小皿蛛(体长bmm)数量明显升高。这种种群密度改变的原因,从下列①-⑤中选择并排序。(a、b代表某一体长)

①生产者生物量改变②分解者迁出率改变③蜘蛛猎物种群密度改变??④无机环境改变⑤能量流动方向改变

II.科研人员统计了2017-2020年增温组和未增温组两种蜘蛛结网网眼的大小,结果如图所示。

??

(4)洛桑尖蛛和弱小皿蛛捕获的昆虫根据其体长可分为三类:e类昆虫:体长10—16mm,f类昆虫:体长4—6mm,g类昆虫:体长1-3mm。据图推测,2017-2020年间,洛桑尖蛛捕获昆虫类型变化的是(????)

A.e类→f类 B.f类→e类 C.g类→f类 D.g类→e类

(5)在高寒草甸,较小或中等体型的昆虫多以禾本科植物为食,而较大体型的昆虫则多以杂草类植物为食。据图推测,2017-2020年间,开顶箱内禾本科植物数量_______(编号选填:①上升/②下降/③不变)。在统计箱内禾本科植物种群数量时,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

A.样方法 B.样线法 C.标志重捕法 D.直接计数法

(6)据图分析,蜘蛛改变织网网眼大小这一行为变化(?????)

A.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 B.使两种蜘蛛的种间关系转变为正相互作用 C.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 D.是适应生物和无机环境变化的表现

III.早期蜘蛛营地表打洞生活,大约两亿年前,随着被子植物的繁盛,蜘蛛经历了在地表打洞→在空中结不规则的网→在空中结规则的网的行为演化。科研人员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蜘蛛大脑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7)由题干和图可知,与蜘蛛栖息地生态位同时改变的还有(????)

A.脑神经元的复杂程度 B.食物生态位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8)蘑菇体神经元不仅与触觉、视觉、听觉的整合有关,还会参与嗅觉学习和记忆。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A.蘑菇体神经元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蘑菇体神经元体现了生物行为从复杂到简单 C.蜜蜂在花丛中来回采蜜的行为与蘑菇体有关 D.结网蜘蛛比打洞蜘蛛具有更多的空间记忆能力

大豆的种植

2.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

(1)大豆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可用_______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A.分光光度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引流法 D.层析法

(2)大豆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强度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第1阶段的种子中大量葡萄糖进入线粒体

B.第2阶段的种子中产生大量乳酸

C.第3阶段的种子温度高于第1和第2阶段

D.第4阶段的种子呼吸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

在大豆种植中,种植行距与产量密切相关,种子粒重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性状之一。为探究种植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组别

种植行距(cm)

株高(cm)

主茎有效分枝数(个)

百粒重(g)

第1组

70

68.7

4.2

41.2

第2组

45

70.2

3.9

40.6

第3组

30

73.3

3.5

39.7

(3)去除顶芽可以提高主茎有效分枝数。施加下列物质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编号选填)

①生长素②2,4-D③细胞分裂素④乙

文档评论(0)

蒲公英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提供干货,传播价值,助力考试,梦想成真!教育咨询,试题定制,专业辅导!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