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唐‧元稹與崔鶯鶯之戀.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也談唐?元稹與崔鶯鶯之戀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XiāoXiāngGuǎn112

何世強HoSaiKeung

提要:唐?元稹《元氏長慶集補遺?卷六》有〈鶯鶯傳〉傳奇,故事中男主角為張生,張生即元稹自己也。本文詳述其理由並談及其與崔鶯鶯之詩作。元稹對崔鶯鶯之始亂終棄未受當時人之批判,唐朝之社會風氣可見一斑。

關鍵詞:元稹鶯鶯傳張生白居易

第1節元稹與〈鶯鶯傳〉

元稹(公元779年至831年,即大曆十四年己未至太和五年辛亥),字微之,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北魏拓氏後代。元稹乃隋朝兵部尚書、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孫。父元寬,母鄭氏。元稹早年與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二人並稱“元白”,因詩風相近,是為“元白體”。元稹有《元氏長慶集》及《元氏長慶集補遺》傳世。

《元氏長慶集補遺?卷六》有〈鶯鶯傳〉﹝《元氏長慶集補遺》作〈鸎鸎傳〉,注意“鸎”同“鶯”﹞。〈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屬唐人傳奇小說之一。該文因女主角崔氏小名鶯鶯而得名。依〈鶯鶯傳〉所云故事中男主角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但未寫完,故有〈會真記〉之名。在故事中,〈會真詩三十韻〉乃由元稹所“續成”﹝其實〈會真詩〉全篇由元稹所作,無由“張生”名義所作之句﹞。“會真”意指“會仙”,道家之“真”有“仙”義,即“張生”與美貌如仙之崔鶯鶯相會也。

以下為傳奇〈鶯鶯傳〉之故事梗概:

唐貞元年間,孀婦鄭氏與女崔鶯鶯將歸長安,路過蒲,張生遇彼等於蒲之普救寺。時蒲軍人搶掠蒲人,張生與蒲守將有交情,託其保護崔家,因此崔家得免,鄭氏亦感激張生之功勞。

張生認識鶯鶯後,見其貎美,即生情愫。鶯鶯侍女紅娘助二人傳遞酬答之詩文,張生遂踰牆與鶯鶯相會,起初,鶯鶯不敢造次越禮,其後紅娘攙扶鶯鶯與張生幽會,二人纒綿繾綣數月,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完,由元稹“續成”。

其後張生應考失利,張生言己不足以勝“妖孽”此詞見〈鶯鶯傳〉。,蓋美人如鶯鶯者乃肇禍之端也,如商之紂王及周之幽王分別敗於妲己及褒娰,張生遂與鶯鶯斷絕聯繫,其實為始亂終棄之藉口。此後崔張二人各自嫁娶,但張生始終難忘鶯鶯,路過其家時竟以兄長身份欲見崔鶯鶯,但鶯鶯拒之不見。隔數日,張生話別

此詞見〈鶯鶯傳〉。

〈鶯鶯傳〉云元稹與張生熟稔,知其事甚詳,元稹遂為〈鶯鶯傳〉以傳其事,並告知其友李公垂。因崔氏小名鶯鶯,李公垂遂以“鶯鶯”為題以命此故事。

張生之舉竟未受時人之批判,即當時之士大夫雖非“人人如此”,但顯然普遍接受張生之作為,崔鶯鶯者乃大戶人家之女眷,以其地位尚且有如此遭遇,其他地位低微之女子更難反抗張生之始亂終棄之舉。張生者,元稹也,視鶯鶯為娼妓之人也。

第2節〈鶯鶯傳〉與崔鶯鶯之詩作

〈鶯鶯傳〉中之崔鶯鶯實有其人,故張生者,亦應有其人也。崔鶯鶯時芳齡十七,依元禛年齡推算,鶯鶯年歲頗配合當時之年號及干支曆法,〈鶯鶯傳〉曰:

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

解作“計算至”。

即鶯鶯之生年為甲子歲即唐興元元年甲子,合公元784年,計算至貞元庚辰,即貞元十六年,合公元800年,故鶯鶯十七歲也,張生時年二十二歲,而元稹亦為二十二歲。

鶯鶯善鼓琴,張生亦知之。張生將他往,命鶯鶯鼓琴,鶯鶯鼓〈霓裳羽衣序〉之曲,鼓琴數聲,其音哀而亂,人不復知此曲為〈霓裳羽衣序〉也。鶯鶯之琴聲哀怨,蓋知張生此別,後會未必有期也。〈鶯鶯傳〉曰:

“…君常謂我善鼓琴,向時羞顏,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誠。”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聲,哀音怨亂,不復知其是曲也。

〈鶯鶯傳〉為元雜劇〈西廂記〉故事之來源。

以下為《全唐詩?卷八百》﹝清《御定全唐詩》﹞中之崔鶯鶯簡介:

崔鶯鶯貞元中,隨母鄭氏寓居蒲東佛寺,有張生者與之賦詩贈答,情好甚暱,詩三首。

由此可知崔鶯鶯並非一杜撰之人物,實有其人也。

以下為其詩三首:

﹝一﹞〈答張生〉(一作〈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指張生。

指張生。

﹝二﹞〈寄詩〉(一作〈絕微之〉):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迴嬾

同“懶”。

﹝三﹞〈告絕詩〉: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以上三詩均見於〈鶯鶯傳〉。〈鶯鶯傳〉第一首題為〈明月三五夜〉而非〈答張生〉;第二首無題目,只云“賦一章”;第三首亦無題目,只云“賦一章以謝絶”。第二首《全唐詩》作〈寄詩〉或作〈絕微之〉,〈絕微之〉中之“微之”指元微之,即元稹,意指與元微之決絕。第三首之〈告絕詩〉首句“棄置今何道”寫鶯鶯被元稹拋棄之無奈。

第3節張生即元稹說

從〈鶯鶯傳〉及其相關內容可知,故事中之張生即元稹自己也。元稹自稱“與張生交情甚篤”,在故事中元稹亦屢護其短,此舉可知張生即元稹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曰:

〈鶯鶯傳〉者,……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