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itleFoodProductionandSocietyLifeintheSecondUnitofHistoryIntroductionFoodproductionandsocietylifearethebackboneofhumanexistence,providingvitalnutritionandlivelihoodformillionsaroundtheworldInthisunitpracticec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

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2.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C.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3.

如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

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

4.

如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5.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等寻找食物的方式转化为开始饲养和种植的生活,原始的种植也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比以前的狩猎行为的食物来源要稳定的多。这些变化反映了()

A.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

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

6.来自异域的糖、咖啡、茶和巧克力,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而且让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7.《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裂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D.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

8.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该历书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9.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11.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12.《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二者的共通之处()

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

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13.“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