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劣迹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基础知识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文化大革命”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内容:提出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思想:1957年春,由毛泽东提出,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

(3)探索中的失误

①表现: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②危害:导致1959~1961年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4)调整国民经济

时间:1960年冬开始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意义: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过程

时间:事件

1966年:全面发动

1967年:“一月风暴”,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1969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斗、批、改”运动

1971年:党中央成功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方面进行了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3)评价:“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伟大的建设成就

1.生产生活领域

工业领域: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国防领域: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增强了国防力量

农业领域: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社会生活: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2.先进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

3.外交突破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重大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习题巩固

1.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 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 D.适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中共八大上,陈云、刘少奇、周恩来的报告和八大决议都指出“允许个体经济和分散经营作补充”;而八大通过的党章又把消灭资本家和个体劳动者“私有制残余”当作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当时部分国家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发生怀疑

B.中共八大在所有制问题上存在相互矛盾的说法

C.中共八大探索改良型计划体制以建设社会主义

D.中共八大突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外交对象主要是苏联、东欧、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60年代则主要是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到70年代,虽然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关系都得到改善,但外交重点仍是第三世界国家。然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政策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这一变化()

A.体现出中国外交具有务实理性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