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pptxVIP

第16课 三国鼎立.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解析】根据材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知,奉天子与挟天子反映了历史表述的不同,这是由立场不同导致的,立场不同对历史的叙述也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历史的评价,排除A项;材料不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排除B项;“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的故事,讲述了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旁观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而小明同学在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读到“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他发现: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

A.《三国演义》的传播更广泛可靠

B.史实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区别

C.《三国演义》的内容是凭空杜撰

D.《三国志》的描述单调但客观真实;【解析】据题干《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的故事和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的内容不同可知,说明了关羽中箭是在华佗死后,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区别,B项正确。A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能完全反映题干材料,排除。故选B项。;()3.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目的是

A.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解析】根据“仓廪皆满”可知,曹操通过屯田积累了丰富的物资,这就为他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曹操此举推动了北方的统一进程,A项正确。屯田并不是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物资的积累,不能说明曹操此举就促进了农业技术的革新,排除C项;曹操此举是积累了丰富的物资,但并不一定解决了北方的温饱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某学者曾指出,官渡之战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以奇取胜的军事奇迹,更重要的是它的胜利使得北方两大军阀的实力发生根本逆转,实现局部统一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曹操采取以奇取胜的方式获得胜利

B.官渡之战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出现奠定基础

D.官渡之战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它的胜利使得北方两大军阀的实力发生根本逆转,实现局部统一的可能性已经出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官渡之战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从“官渡之战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以奇取胜的军事奇迹”可知,材料的主要内容不是反映曹操采取以奇取胜的方式获得胜利,官渡之战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排除AD两项;为三国鼎立出现奠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不是官渡之战,排除C项。故选B项。;()5.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

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

C.史料真伪应通过考古发现证明

D.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解析】根据“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可得出文献记载存在很多疑问,通过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探究历史的真相,D项正确;AB项太绝对,排除;史料真伪并不一定都要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排除C项。故选D项。;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 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

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解析】依据表格信息“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操军兼以饥瘟,死者太……”可知,不同的史书中都记录了曹操的失败,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A项正确。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项从表格中无法确定,排除BC;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7.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对抗中进步,在竞

文档评论(0)

136****8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