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1.7.2-从阿贝尔到伽罗瓦-课件.pptxVIP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1.7.2-从阿贝尔到伽罗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阿贝尔到伽罗瓦;如果我问你科学的最高奖项是什么,你一定会回答:诺贝尔奖;如果我问你数学的最高奖项是什么,你可能会百度一下:菲尔兹奖;

;尼耳斯·亨利克·阿贝尔(N.H.Abel,1802-1829)1802年8月出生于挪威西南城市斯塔万格附近的芬岛的一个农村。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数学天赋。比如他大胆地断言:五次方程式是没有二次方程那样的求根公式的。;阿贝尔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里不是很有钱,而且挪威这个地方的数学水平不是特别高,阿贝尔的成果不被人重视,所以阿贝尔必须到数学比较发达的国家去找大师。阿贝尔就各种筹钱,把自己的成果打印成册。不过由于阿贝尔没什么钱,所以册子是高度缩印的,据说只有六页。这其实是阿贝尔悲剧的重要原因。;阿贝尔第一站去了德国,原因是德国当时有伟大数学家高斯。阿贝尔把自己的成果通过高斯的助手交给高斯。高斯并不相信一个册子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结果就没看,然后阿贝尔就没见到高斯。;阿贝尔在法国仍然没有受到重视,就黯然返回挪威。不过由于出门的时候带的钱比较少,当时已经没有钱了。回去的时候还是途径德国,由德国的友人资助才回到了挪威。到挪威之后就染上了重病(估计是郁闷的),一年之后就病死了。讽刺的是,阿贝尔死后两天,一封信就寄到了阿贝尔家中,内容是聘请阿贝尔担任柏林大学教授。;伽罗瓦(EvaristeGalois)1811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城拉赖因堡,他的父亲是一个自由主义思想家,母亲受过良好教;伽罗瓦很早就开始了关于方程理论的研究,1829年5月,17岁的他写出了关于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的论文,论文中首次引入“群”的概念。他把论文寄给经由柯西,请他交给法国科学院审查。柯西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把这个中学生的文章给弄丢了。1830年2月伽罗瓦再次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详细的论文,寄给科学院秘书傅立叶,希望能得到数学大奖,不料当年5月傅立叶病死,伽罗瓦的文稿再次丢失。;1830年3月,法国的“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随后又出现了“七月王朝”。伽罗瓦思想上倾向于共和主义,在学校里反对学校的苛刻校规,带领同学翻墙上街参加革命,抨击校长在七月事变中的两面行为,以至于1830年12月被开除。第二年6月,又以企图暗杀国王的罪名被捕。由于警方没有证据,不久即被释放。7月,被反动王朝视为危险分子的伽罗瓦再次被抓。他在狱中曾遭暗枪射击,幸未击中。1832年4月伽罗瓦被释放出狱。;1832年5月29日,才出狱后一个月的年轻气盛的伽罗瓦为了所谓的“爱情与荣誉”打算和一个军官决斗。他知道对手的枪法很好,自己获胜的希望很小,很可能会死去。他问自己,如何度过这最后的夜晚?为了证明自己数学理论的价值,他先写了绝笔信。信中写道:“我请求我的爱国同胞们,我的朋友们,不要指责我不是为我的国家而死。我是作为一个不名誉的风骚女人和她的两个受骗者的牺牲品而死的。;我将在可耻的诽谤中结束我的生命……请公开请求雅可比或高斯就这些定理的重要性而不是正确性发表的他们看法。在这以后,我希望有人会发现将这堆东西整理清楚对他们是有益的。”;这些旁注和当年费尔马幽默地在费尔马大定律旁写下的“地方太小了,我写不下定理的证明”比较起来多么的凄凉和悲壮!接着伽罗瓦又写下一个极其潦草的大纲。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一劳永逸地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群论。;第二天上午,在决斗场上,伽罗瓦被打穿了肠子。临死前,他对在身边哭泣的弟弟说:“不要哭,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在20岁的时候死去。”死后,他的葬礼几乎与他父亲的葬礼一样是场闹剧。他被埋葬在公墓的普通壕沟内,如今他的坟墓已无迹可寻。;历史学家们一直争论这场决斗是一个悲惨遭的爱情事件的结局,还是出于政治动机造成的。据那个以和爱因斯坦合著《物理学的进化》的英费尔德考证,伽罗瓦之死是一宗政治阴谋,他为之决斗的那个轻浮女人是被当局雇佣的妓女。但无论具体原因是哪一种,一位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在20岁时被杀死了,而他研究数学只有5年。;伽罗瓦和阿贝尔两人实在是非常相似。都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年代,少年天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甚至是被法国科学院同样的一批权威们所排斥。那些权威沉醉于古典数学的严谨和优美的,对一切新的理论持不信任的态度,根本没有那些另类天才们存活的空间。这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来自智慧的孤独与悲哀。;然而,有时候会奇怪地觉得这两人的命运未必是最坏的。做数学,尤其是纯数学的,往往需要更多的天赋。而数学之路又总是充满着孤独和寂寞,于是也才有了那么多的怪人,并且每每不得善终。他们的伟大也只存活于行内人的心中。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高斯、帕斯卡、费尔马、罗巴切夫斯基、欧拉、彭加勒、希尔伯特、康托尔……,这无数伟大的名字,现在又有几个人还知道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7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