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你关注过它们吗?;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P66);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途径;中国共产党组织(纵向);

;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课本找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的方式有哪些?怎么行使?小组可以讨论,并派代表回答;(1)民主选举;(2)民主协商;(4)民主管理;途径;;;1.(2023湖北,7,3分)锣鼓文化是某村的传统特色文化,该村党支部发挥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击鼓议事堂”,实现群众事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定。每当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村党支部(“击鼓队”)就会在微信群发出信息,如同击响“议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

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②完善了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

③丰富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④提高了基层自治的治理效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2.(2023全国甲卷,19,4分)分近年来,某地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微服务平台,形成“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工参与、情感治理、数据赋能”五大机制,构建起以“大数据、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综合体系,被评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这启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

①要统筹发挥街道、社区的政府管理职能

②要以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为前提

③需要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④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全国乙卷,16,4分)某地启动实施“党建聚力服务民生”专项行动,采取多种途径了解群众诉求,构建起区、街道、社区、小区纵向联动和街道社区、驻地单位、行业系统横向互通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确定街道、社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6个。到2023年初,累计投入资金3370余万元,完成率达98.1%,群众满意度达98.7%。该地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①取决于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的纵向联动

②有赖于基层政府的机构调整和职能优化

③得益于建立高效便捷的民生诉求解决机制

④关键在于强化党建引领,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街巷纵橫是M城老城区特有的风貌,巷里生活热热闹闹却也潜藏着不少治理难题,或是邻里纠纷,或涉及公共利益。以往群众反映诉求要层层上报,有时颇费周折。近年来,M城区探索推行“党员街巷长制”,推选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邻里威望高的党员担任街巷长,组建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使治理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目前,M城区已在149条街巷推行“党员街巷长制”,设立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90支,成员495名。“党员街巷长制”实行以来,街巷长坚持日巡查、周走访,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启动“及时处置、遇事会商、限时反馈”机制。在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中,有医生、民警、城管、志愿者等。据统计,2020年以来,M城区“党员街巷长”和街巷长管理服务团队共协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350余件。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M城区推行“党员街巷长制”的成功做法对社区街巷治理的启示。;

【答案】(1)创新社区、街巷治理模式,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街巷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2)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街巷治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

(4)发挥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管理和基层协商民主作用,凝聚社区、街巷治理共识。

(5)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共治,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街巷治理的积极性,提高社区.街巷治理的效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mor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