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抗组胺药及其副作用.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心整理

认识抗组胺药及其副作用

认识抗组胺药及其副作用认识抗组胺药及其副作用□文/罗光荣主任医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图/木易)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常自行购买抗组胺药(习惯称之为抗过敏药)治疗,有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不当,不仅无法治愈疾病,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为此,谨慎使用抗组胺药,并关注其副作用尤为重要。认识组胺与抗组胺药组胺又称组织胺,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过敏效应。组胺受体是指与组胺亲合后又产生一系列组胺效应的受体。分为三种类型,即组胺1受体(H1)和组胺2受体(H2),以及新发现的H3受体。与过敏反应有关的主要是H1受体。H1受体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肠道平滑肌上,当组胺与H1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效应,以及荨麻症所有的病理表现,如红斑、风团、瘙痒等。这些过敏效应可被传统的抗组胺药阻断和拮抗。其药理作用是它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来源网络,仅 供个人学习参考

受体(H1),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这类药物称之为抗组胺药。常用的抗组胺药有哪些临床上将抗组胺药分为两类,即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前者主要用于抗过敏,后者主要用于抗溃疡。在临床上抗过敏以Hl受体拮抗剂应用最广。目前,将抗组胺Hl受体拮抗剂分为三代。第一代抗组胺药物20世纪80年代前为第一代,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更)、氯苯那敏(扑尔敏、氯苯吡胺、氯屈米通)、去氯羟嗪(抗敏嗪)、赛庚啶、氯苯甲嗪(敏克静)、氯苯丁嗪(安其敏)、安泰乐、多虑平等,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20世纪80年代后为第二代,包括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疾立静、杰捷、达内、希

特瑞、敏达、盐酸西替利嗪)、阿伐斯汀(新敏乐、新敏灵)、

特非那丁(敏迪)、阿司米唑(息斯敏)、氮艹卓斯丁(艹卓苄酞嗪)、咪唑斯汀(皿治林)、依巴斯汀(开思亭)、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酮替芬(噻喘酮、甲哌噻庚酮)也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因其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抗胆碱作用、心脏毒性及体重增加等四大副作用,临床已经较少使用。另外,敏迪、息斯敏等因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也逐渐减少使用。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实为第二代Hl受体拮抗剂的活性代谢产物,如地氯雷他定(恩理思、芙必叮、地恒赛、信敏汀、去乙氧基羰基氯雷他定、去氯雷他定、脱羧氯

雷他定)、非索非那丁(太非,MDL16455)、左旋西替利嗪

(迪皿)、乙氟利嗪等。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仅有10余种,主要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的偶发心脏副作用,而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1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的临床疗效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但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所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有逐年减少趋势。而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已成为世界抗过敏药物市场销售量增长最快的药物。氯雷他定的换代产品地氯雷他定已进入我国市场,西替利嗪的换代产品乙氟利嗪也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进入临床。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嗜睡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神经抑制性强,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安静、嗜睡和乏力。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虽然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但第二代抗组胺药中仍有一些药物,如西替利嗪、氮艹卓斯丁、阿伐斯汀存在轻度嗜睡等中枢反应。心脏毒性第二代抗组胺药有一定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引起猝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阻断心肌复极化过程中一个或多个钾离子通道。当

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与药物的超大剂量、配伍不当,以及患者合并有心脏疾患和电解质紊乱有关。尤以第二代抗组胺药中的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较多。因此,患者必须严格遵照药物推荐剂量使用,不得超量,以免药物代谢异常、血药浓度升高,加重心律失常。老年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