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楼教案1-粤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池上楼》教案

?教材简析:

???《登池上楼》是一篇自读性质的课文,是一篇山水诗,作为山水诗,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客观精致地描写出山水景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在对景物描写时,将诗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在诗里面,情景交融。不过,诗歌的语言让人颇觉隐晦,为学生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风貌;

.?????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重要词语;

.?????理清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及典故的意义和所指。

四.教学总体设想:

根据本文自读课的性质,结合课文自身特点、教学目标及新课改有关理念,明确本课堂教学类型为自读课型;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再进行课堂研讨,老师适当点拔指正;指导学生积累归纳课文的一些重点词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不断感受与积累;最后是知识的扩展迁移。本课时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导读法,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

五.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从山水诗写作谈起,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已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但只是片断的,后来发展的《楚辞》、乐府诗也没有把山水诗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去写,只有到了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山水景物才成为诗歌中主要描写对象,打开山水诗的新天地。

(二)??作者介绍:

?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再搜集有关课外资料,作简要介绍,教师

作适当补充:(屏幕显示)

谢灵运:出生世家大族,骄纵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热衷权势,而有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高傲、褊躁的谢灵运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终于由爵位的继承人沦落到永嘉做太守,在无奈的现实状况下终日以山水为娱,纵欢作乐。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景物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别人称他为山水诗派的开山祖。

(三)??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再研讨: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提出他们预习中所遇到的难题,总的来说,学生反映本诗难理解。具体问题是:

.?????课文一开头以“虬”与“鸿”下笔有何意义?

.?????诗人正沉浸在春的美景中,为何突然因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句而引起感伤的?

.?????本文是一篇山水诗,它里面描写的山水景物有什么可鉴之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弄清课文中一些比喻、典故的意义和所指,再确定问题的理解:

.“潜虬”是潜藏的龙,用来比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人,实指下文中的退耕归隐。“飞鸿”是高飞的大雁,比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人,即下文中的出仕有所作为,联系下面两句,可知无论出仕进取还是退耕归隐,诗人都做不到,因此,课文以“虬”和“鸿”作比喻,一开头就提出了进退两难的忧愁。

.“祁祁伤豳歌”与“萋萋感楚吟”两句诗都是写春景,“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周公在遭受流言时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有以周公遭遇暗喻诗人自身情况的意思。“萋萋感楚吟”是有感于《楚辞.招隐士》中的隐士生活。两句都是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伤。

.作为山水诗,谢灵运不仅能客观精细描绘山水景物的外物,还以敏锐的笔触描绘出了景物微妙的变化,特别鉴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池塘里生长出春天的嫩绿的草,这个“生”字,有一种正在向上长的动感,更妙的是下一句的“变”字,它既是说,春天来了,园柳变了,发芽了,长叶了,变绿了;又是指在园中枝头鸣叫的鸟儿变了,种类变了,不再是喜欢在冬天活动的鸟,而是报春的鸟跳跃在枝头;不再是对严冬恐惧的呼号,而是对新春欢快的歌唱,像这些丰富的内容,这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动人的声响,在山水画里是很难表现的。

(四)??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班内交流讨论后,点拔:

这首诗是作者做永嘉太守时久病初愈后登池上楼写的,诗中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并表示决心归隐。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至“卧疴对空林”)进退两难,病卧永嘉;

第二层:(“衾枕昧节候”至“园柳变鸣禽”)登楼而望,满目春色;

第三层:(“祁祁伤豳歌”至结尾)触景生情,持操归隐。

由此可得出全文写作思路:官场失意,登楼消愁——观赏眼前美景——触景伤情,持操归隐。

(五)??文言字词积累: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然后交流讨论,最后老师点拔指正:

????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爱、怜惜”。

????响:动词,“发出声响”。

????薄:迫近。

????怍:惭愧。

????徇:求。

????疴:病。

????衾:大被。

????初景:初春的阳光。

????索:离群,独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