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宾】杨守仁.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人:王迎宾杨守仁YANGSHOUREN

中国超级稻之父杨守仁,归侨,江苏丹阳人,1951年回国,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我国首批被批准招收“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博士生导师、一级终身教授,在水稻籼粳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形研究,水稻超高产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杨守仁,男,汉族,江苏省丹阳人,1912年3月生。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8年赴美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51年回国,任山东大学农学院教授。1953年后从事水稻理论、水稻育种的研究工作,奉调到沈阳农业大学,为沈阳农业大学一级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被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界的‘北丐’”;他三年时间连拿威斯康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研究的超级稻亩产800公斤以上;他90高龄的时候,一谈起水稻,仍然精神振奋,没完没了。

2005年2月28日6时20分,杨守仁教授逝世,享年94岁。农大校园里一片悲痛之声。

杨守仁教授是我国迄今惟一而且是比较全面科学地阐明我国悠久的传统经验而又有所创新的著名水稻科学家。

他曾用第一代IBM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还发明了“田间试验区估算的新方法”,人称“杨氏公式”,至今美国仍在应用。

他是东北三省水稻生产的积极宣传倡导者,是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体系的始创者。经过多年的长期努力,水稻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且已形成体系。

他是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水稻超高产育种新途径的开拓创造者。由他主持的超级稻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高度重视,超级稻科研项目列人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杨守仁教授执教40余载,他从1980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是我国第一批招收“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的博士生导师,发表有关水稻栽培理论、水稻育种、育种新途径的开拓等方面重大学术问题的论文达200余篇

在总结弘扬我国传统种稻经验和开拓水稻新的育种领域籼粳稻杂交育种、理想株型育种中做出了创造性的突出贡献,填补了这项空白,因此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委一部“六五”重点科技攻关奖等几十项奖励。

1998年,杨守仁教授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此奖项的农业科学家全国仅2人,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评价杨守仁教授“对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及水稻超高产育种有重要贡献,在超级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50年代起,他先后主编了第一部全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作物栽培学》和《东北水稻栽培》专著,编写了《中国水稻栽培学》,还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及《中国农百科》有关水稻的内容,并担任世界名著《稻的生物学》的总校译,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水稻高产栽培与高产育种论丛》和《水稻专题讨论文集》。

在他80岁高龄时,仍然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自辑出版了《水稻文选》,并列人辽宁省文化名人丛书之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