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讲义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pdf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讲义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知识链接】

一、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

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2.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种类划分标准特点用途

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

物理性质

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微生物分离、鉴定等

3.营养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

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

4.培养基特殊需求:

(1)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2)培养霉菌时,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3)培养细菌时,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4)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

1.目的: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杂菌污染(获得纯净培养物);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

被微生物感染。

2.关键:防止杂菌污染。

3.常见方法:

(1)概念:

①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

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②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类型与方法:

连一连:将无菌技术类型、常用方法和适用对象用线连起来。

三、微生物的纯培养

1.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

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2.酵母菌的纯培养:

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

纯培养的原理

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纯培养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制备

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

培养基

纯培养②接种和分离

用平板划线法在马铃薯培养基表面接种酵母菌

过程酵母菌

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

③培养酵母菌

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28℃左右恒温箱中培养

24~48h

3.基于对酵母菌接种过程的理解,下列接种过程正确的顺序是baefcgd。

知识点一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的种类、特点及作用的分析:

分类标准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特点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

活菌计数、保藏菌种

物理

半固体容器放倒不致流出,剧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

性质

培养基烈震动则破散鉴定

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常用于工业生产

【特别提醒】

常见选择培养基举例

①缺少氮源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利用大气中N的微生物。

2

②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淘汰细菌,筛选出真菌。

③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可筛选出自养生物。

2.培养基的成分、功能及来源分析: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