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章句下.pptx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万章章句下

1孟子万章章句下2万章章句下·第一节原文3万章章句下·第二节原文4万章章句下·第三节原文5万章章句下·第四节原文6万章章句下·第五节原文7万章章句下·第六节原文8万章章句下·第七节原文9万章章句下·第八节原文10万章章句下·第九节原文

第1章孟子万章章句下

第2章万章章句下·第一节原文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万章章句下·第一节原文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注释〕①伯夷:商末孤竹国君的长子孤竹国君去世后,伯夷与其弟叔齐互相谦让,双双逃往周国

万章章句下·第一节原文他们极力反对伐纣,后武王得天下,二人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中②横(hèng)政:暴政③横(hèng)民:暴民④乡人:乡下人,这里应该指乡下的暴民⑤涂炭:涂,泥泞之地炭,炭灰⑥顽夫:贪婪的人顽,贪⑦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⑧遗佚:被君王遗弃不用⑨悯:忧愁⑩由由然:悠然自适的样子(11)袒裼(tǎnxī)裸裎(chéng):赤身露体(12)浼(měi):污染(13)鄙夫:心胸狭隘之人(14)薄夫:性情刻薄之人(15)接淅:捞起正在淘的米(16)金声而玉振:金,指钟类乐器

玉,指磬类乐器

古时奏乐以钟声起音,以磬声收尾

(17)条理:节奏次第

(18)由:同犹

01比较而言,孟子认为前三者都还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而孔子则是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具有智与圣相结合的包容性05或许也正是由此观念出发,伯夷才被推崇为圣人之一0203显然,孟子给了孔子以最高赞誉04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伯夷过于清高,清高得来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他最后要与叔齐一道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但是,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也就由此生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而言,孟子认为前三者都还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而孔子则是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具有智与圣相结合的包容性

伊尹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曾经说过,把历史扛在肩头的人123456其实他的这种精神,正是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论语?泰伯》)所以,伊尹是非常符合儒教精神的圣人之一,历来也的确成为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古代圣贤人物但他的这种精神,在进入所谓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时期后,已被视为过于沉重,过于执着的古典意识,与轻轻松松过一生的现代生活观念有格格不入,或者说,已不那么合时宜了柳下惠一方面是随遇而安,另一方面却是坚持原则,我行我素

随遇而安体现在他不至于侍奉坏的君主,不羞于做低贱的小官,不被重用不抱怨,穷困不忧愁1234567这几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困难了,尤其是后面两句,的确人有圣贤级的水平所以,传说柳下惠能够做到坐怀不乱,具有超人的克制力,圣人的风范最后说到孔圣人事实上,到后世,尤其是到我们今天仍然家喻户晓为圣人的,四人之中,也就是孔圣人了孟子在这里并没有展开对孔子的全面论述,而只是抓住他应该怎样就怎样的这一特点,来说明他是圣之时者,圣人中识时务的人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131孟子所强调的,是孔子通权这变,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所以才有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说法2而且,由集大成的分折,又过渡到对于智与圣相结合的论述,而孔子正是这样一个智圣合一的典型3说穿了,也就是德才兼备的最高典范4这样一说,圣人也就与我们有接近的地方了,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德才兼备吗?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成为圣人,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精神方面的追求总还是可以的吧

第3章万章章句下·第二节原文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

文档评论(0)

wangxixi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