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4(49份)-人教课标版41.docVIP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4(49份)-人教课标版4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归鹿门歌》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自主预习】

一、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孟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和王维并称“王孟”,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给加点字注音:

渔梁()渡头()庞公()

栖隐()岩扉()寂寥()

【合作交流】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诗中有哪些景的描写?对景物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景物所营造出的意境来。

山寺黄昏的钟渡头争渡月照烟树岩扉松径

山寺黄昏的钟:清净、钟声绵长,山寺更是精神的向往、黄昏时节更是引人思绪

月开烟树:明朗冷清岩扉松径:幽静冷清(总孤寂清幽冷寂)

渡头争渡(热闹嘈杂,充满凡尘气息)喧哗嘈杂

.文章中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事的描写?

村民归家我去鹿门幽人独行

.简析前四句中是如何运用对比和比衬手法的。

首句写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人”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余”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在诗歌中找出一个恰当的动词将这两个意境联系起来。

明确:归。

.“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归有哪两层含义?

“归’一指回鹿门山,一指归隐。体现了作者从世俗到隐逸之路。同是也表现出作者的孤寂,冷清之情。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幽人又指何人?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归纳出整首诗中作者的情感内容

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态度,委婉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受挫后的弃世隐居思想,同时又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孟浩然的诗歌语言风格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你能举出两例诗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

文档评论(0)

153****7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