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题目:关于蜗牛的观察及实验

姓名:

学号: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电话: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46号

E-mail:

任课教师:牛瑶

2011年10月

摘要: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从《自然科学》书中认识了它;对蜗牛摆动长触角﹑背着壳爬行﹑分泌黏液的现象发生兴趣,好奇使我留意地观察它,随着观察产生了一些疑惑:蜗牛为什么不放弃壳爬行?蜗牛的黏液起什么作用?蜗牛对人类有价值吗?……蜗牛容易捕捉,易于饲养,有助于我对它观察和探究。

关键词:蜗牛外形特征腹足粘液夏眠

引言:蜗牛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蜗牛;春季或秋季,如果下一场小雨,在墙角、树下、叶子上以及草地里,常常能发现蜗牛的身影——竖着长触角背着壳缓慢地爬行……从大山捉来几只蜗牛,准备了透明大瓶子,为它建了一个“家”,用放大镜观察起蜗牛。通过每天观察﹑写日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再进行实验→推理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地认识蜗牛,一点一点地揭开蜗牛的秘密,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对蜗牛有比较完整地了解。

1﹑通过书本,了解到:蜗牛原本生活水里,后为适应环境登陆,其腮演变了“肺”﹙外套膜﹚,进化成陆地软体动物肺螺类。蜗牛在陆地分布广,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多种,虽然蜗牛品种多样,但内外结构大体相同。﹙附蜗牛内﹑外结构图﹚其外行特征:两对触角﹑腹足﹑螺旋型贝壳。蜗牛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的功效。

2.通过观察,直接发现:蜗牛的头部﹙眼﹑鼻﹑嘴﹑舌﹚﹑颈部皮肤﹑呼吸孔﹑腹足的蠕动﹑分泌的黏液﹑排泄物﹑排泄口﹑螺旋型贝壳﹙右旋﹚﹑尾部。

3﹑通过观察,推理发现:蜗牛的味觉﹑颈部靠近壳口能分泌粘液﹑腹足能吸收水份﹑蜗牛壳的作用﹑自我修复能力。

4﹑通过观察,试验﹑得到结果:蜗牛的视觉﹑嗅觉﹑触觉﹑蜗牛的食性﹑习性﹙喜潮湿阴暗,怕干燥强光﹚。

5﹑通过观察,咨询查阅认识到:软体动物﹑进化﹑外套膜﹙呼吸﹚﹑冷血动物﹑蜗牛冬﹑夏眠原因﹑内部结构﹑雄雌同体﹑齿舌。

6﹑通过观察,试验﹑推理获得结果:蜗牛无听觉﹑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腹足的运动﹑蜗牛匀速爬行﹑黏液的作用。

调查方法与结果

(1)蜗牛的视觉﹑嗅觉﹑味觉﹑齿舌﹑触觉

视觉:蜗牛的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只有针眼大小。用棉棒缓慢靠近它的眼睛,观察到在距离眼睛5-6厘米处,蜗牛的长触角才缩回,重复做几次都是这样,可确定蜗牛有视力,不过视力很弱只能看5-6厘米远。

嗅觉:拿有刺激性气味食品喂蜗牛(如洋葱、芒果等),观察到它会抬起头翘起颈子爬开,气味强烈时就缩回壳内,可见蜗牛有嗅觉。

味觉:蜗牛张嘴吃食前必用短触角触碰食物。把撕碎的白纸与白菜叶混合起来,它的短触角碰来碰去找出白菜叶吃下去,再把蜗牛平时吃

(3)腹足的运动与匀速爬行

观察三次测试实验,虽速度不一样,但发现每次爬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蜗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从玻璃背面观察爬行中蜗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缩从后传向前端,同时粘在物体表面防止向后滑动,当收缩传到最前端,腹足就释放开来,蜗牛得以完全伸展,身体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缩运动。坚持观察很久发现其波浪式收缩频率不变、把蜗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静心感觉,其运动节奏始终一致,以此判定腹足运动是匀速的,经推理得出结果:蜗牛确实是匀速爬行。

(4)黏液的作用

1.蜗牛是软体动物,腹足柔嫩。爬行中蜗牛腹足会分泌黏液,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黏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同时黏液的湿滑性有助蜗牛爬行。如蜗牛能在刀刃上爬行,在粗造表面上爬行分泌黏液较多,都表明黏液有保护腹足、有助爬行的作用。

2.蜗牛内部结构图显示颈背有粘液腺。用手触摸蜗牛表皮,感觉粘粘湿湿的,表皮上有一层黏液。了解到蜗牛的皮肤不像哺乳动物具有锁水的角质层。因为缺少了角质层,体内的水分容易透过皮肤蒸散出来,一旦失水过多,蜗牛容易“失水身亡”。分析认为:当蜗牛软件伸出壳外时,在皮肤上覆盖一层黏液,因浓稠的黏液密度较大,不易蒸散,进而也减缓体内水份的散失。所以蜗牛黏液具有降低水分的散失、润湿皮肤的作用。

3冬寒夏热,蜗牛冬、夏眠时,可观察到腹足分泌的黏液,变干后封堵壳口,像一道密封门帘;目的就是隔热保温,安全度过冬、夏季。因此,蜗牛的黏液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

4.曾做试验把蜗牛放入蚂蚁群中,观察蚂蚁碰到蜗牛壳后都绕道而行,改进试验,先放入一块鱼肉再用蜗牛替换,发现蜗牛与蚂蚁相遇,蚂蚁避开,蜗牛缩回壳内,蚂蚁们只在周围爬来爬去

文档评论(0)

158****95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