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高考复习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案-通用3.doc

2007届高考复习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案-通用3.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2007届高考复习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案-通用3内容:高中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概述】本教学案以“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为切入点,旨在全面深化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主要内容】本教学案分为四个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对寻常词语的品味与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每个专题都通过实例分析和评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效果,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学习方法】本教学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

高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四

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

、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对寻常词语的品味与理解;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专题讲解☆

一、赏析古代诗词的炼字

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诗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所谓“题眼”(诗眼),就是指诗歌标题(诗句)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句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答题指津〗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全国卷第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标准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示例二]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释含义)。

(描图象)。(点情境)。

二、体会寻常词语的意蕴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一)炼动词

例:陶潜的《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例: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炼形容词

例:“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三)炼数量词

(四)特殊词

.叠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拟声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表颜色的词: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