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一 考点二 文化常识-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_36284883.docVIP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考点二 文化常识-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_3628488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解析:C[“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沿海一带。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C[“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对人的鄙称,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B[“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的。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C[“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D[“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A[A项,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钦差大臣主持。]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解析:C[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指任命官职,“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著高品质文档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著一线前线十一年老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