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航天医学简史论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航天医学简史论文

1932~1949年,我国政府先后开办过几期航空军医训练班,培训了百余名航

空军医。未开展航空生理、航天医学的生物实验等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空军和民航的发展,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航空医学

人才培养和研究工作。著名生理学家蔡翘教授按照国家建设的需要,从1951年起,

他主要从事并领导了航空、航海生理学研究。1954年,他从南京第五军医大学调到

上海解放军军事医学利一学院任副院长、研究员。该院诊生理学系。他领导一批中

青年科技人员,以军辜作业条件下存在的实际问项为对象,开展生理学研究,并进行

特殊环境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保障工作的建设。开展了低压、低温、高温、缺氧、,

透重、失重、飞行错觉、弹射、震动等实验研究和人的生理反应、耐受限度、锻炼

适应方法及防护等应用研究。1951一1956年,他为我国培养出一支从事航空、航

天医学研究的骨干队伍。蔡翘教授是新中国航空医学创始人,航天医学奠基者、开

拓者。我国第一代航天医学专家中有不少人就是在他的培养、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五十年代中期,钱学森教授自美国回到祖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等研制作出

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十分关心航天和航天医学的研咒工作。早在1962年钱学森著

《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星际航行中的医学、生物学问题。可说

是国内涉及航天医学方面最早的一本专著。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11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带有小狗“莱卡”,取

得了许多宝贵的空间生物实验资料。在此期间,美国也作了不少空间生物实验研

究。这些成果标志着载人航天时代的即将到来。为此,钱学森、蔡翘等积极主张并

建议尽快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他们的推动下,在国防科一工委的关心和领导下,我

国航天医学研究工作于六十年代初诞生了(毛)。

五十、六十年代,我国先后选送了一批中青年医学和科技人员一赴苏联学

习研究航空、航天医学技术。他们回国后,继续从事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1968年

4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的同时,从军事医学科学院、空军医疗科研单位及

工程技术等单位调集了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组建了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开创

了我国航天医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航天医学研究虽然起步晚于美苏等国15~2。年。但自该所成立后,研

究了国外大量资料,吸取其经验和教训,我国航天医学研究避免了重复国外航天前期

和初期的某些实验研究。因此,我国航天医学研究的起点水平是比较高的。现就该

所成立二十余年所取得的一些历史性成就作一简要考述。

一、建立起一支航天医学工程技术队伍

航天医学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巨科学。它需要医学和工程学人

员一起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协调地进行工作。该所首先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配套,

调集了电子学、数学、工程学等科技人员,按照航天乐学研究的规律和需要,把他们

结合在一起。他们一面跟踪国外航天医学技术的发展,一面开展大量地面模拟试验

研究。这支科技队伍的特点是能吃大苦、耐大劳,有为国防现代化,为发展我国航天

事业的献身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很苦创业,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代航天医学专家,形

成了一支有专业特色的科技队伍。迄今,该所设有一系列研究室,拥有一批高级技术

职称的专家,造就了一批从事航天医学研究的人才。这是中华医学队伍中又一支新

型的人数不多的特种医学队伍,填补了我国航天医学的空白点。该所十分重视中青

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八十年代,积极招收研究生,已培养出一批航天医学专业研究

生。不仅成为我国航天医学的研究基地,也是航天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当今他们

正在为我国未来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绘制宏图。

二、设计建造了一批地面模拟航天环境设备,并不断完善地面模拟实验

在航空医徽悼硕实验的基础上,二十多年来,该所设计建造了一批航天医学

地面模拟设备“)。大型模拟设备有模拟高空低压缺氧环境的大型密闭舱,舱内大气

压力、气体成分、温度、湿度可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节控制。如进行高空低压缺氧,

航天员模拟航天时的隔离生活实验等。小型迅速减压舱,用于试验应急时航天服救

生性能实验。又如被当今称为亚洲、西欧最大的人用离心机,其旋臂长16米,末端

设有实验用舱,舱内有可调节的坐椅,记录生理、物理参数的传感器,实验人员随时

观察被试者实验状况,监视实验的全过程。还有研究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领航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