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2020-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

1.(12分)学校开展“探民俗文化,感千年底蕴”主题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①“得中”②“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后又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因此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寄托思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后又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而在传承发展中,端午节又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给加点字注音,在内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祟哀蕴含(yùn)不辍(zhuì)

B.崇衰蕴含(wēn)不辍(chuò)

C.崇哀蕴含(yùn)不辍(chuò)

D.祟衰蕴含(wēn)不辍(zhuì)

(2)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使语句连贯,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既②又

B.①之所以②是因为

C.①虽然②但是

D.①因为②所以

(3)一位同学找到一幅端午节的书法作品,但是其中的“端午”两字被破坏了,你认为下面哪一幅作品与原作品最为匹配

(4)相传,古时陈、李两才子,常作对互娱。一次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陈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那李才子脱口而出对出上联:“天气,霜降屋檐成。”两人不禁相视一笑。请你猜猜,两位才子的对联是如何对的?

(提示:对联在音韵上讲究上仄下平,上联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一般为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一般为一声或二声)

A.小雪大寒端午

B.端午小雪大寒

C.端午清明小雪

D.重阳大寒小雪

(5)很多名家都写过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鲁迅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

B.沈从文的《腊八粥》从孩子的视角表达了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C.《藏戏》为大家介绍了藏族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D.《迢迢牵牛星》是一首跟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的古诗。

(6)下列诗句与所描写的节日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旦。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2.(7分)默写。

(1),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2)粉骨碎身浑不怕,。(于谦《石灰吟》)

(3),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4)盈盈一水间,。(《古诗十九首》)

(5)“风”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经常借“风”传情,比如韩翃在《寒食》中写到,郑燮在《竹石》中则说,你还能想到哪些含有“风”字的诗句,请再写出一句(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3.(7分)阅读《十五夜望月》和《望月怀远》,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节“,”的景象(用原文回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你还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请写出前后连续的两句。

答:,

4.(7分)阅读古文,完成后面问题。

弈秋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档评论(0)

zhuimengvip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高新区追梦信息技术咨询中心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101MA0GHP2K9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