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ppt课件7.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王实甫,名德信,实甫为其字,大都〔今北京〕人,他大约生活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顺帝贴睦尔时代,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王实甫的历史记载很少。后人推测他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从现有史料中我们可以推断,他和关汉卿大约相近,也是一个混迹于教坊勾栏的风流落拓的文人。

明代贾仲明在【凌波仙】中对他的吊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词中提到的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是元代官妓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演出杂剧及其他歌舞的勾栏所在,可见他的生活环境。;他晚年所作的套曲【商调·集贤宾】《退隐》,含有总结生平的意味,其中【后庭花】写道:“住一间蔽风霜茅草丘,穿一领卧苔莎粗布裘;捏几首写怀抱的歪诗句,吃几杯放心胸村醪酒。这潇洒傲王侯,且喜的身登中寿,有微资堪赡亲,有亭园堪纵游。保天和自养修,放形骸任自由,把尘缘一笔勾,再休题名利友。〞这支曲子透露出,他早年曾经为官,但仕途坎坷,晚年弃官归隐,过着“潇洒傲王侯〞、“有亭园堪纵游〞的自由生活,大约活到60岁以上。

与早年的奔波名利不同,他晚年颇有看破红尘的思想。这首曲中说:“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虑休,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洒脱中不免浸润着悲痛。

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从说》说他“才情富丽,真词家之雄〞,王骥德则将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其在元杂剧中的地位是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他一生写作的杂剧很多,就现在可见到的资料中所列,有剧目十四种。全存的杂剧本三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雨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另有残存剧本《芙蓉亭》、《贩茶船》;其余仅存名目于《录鬼簿》。《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即古蒲州城东五华里〕的峨嵋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扩建于唐;后虽曾毁于地震、大火,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特别是1958年以来,更按原貌重修,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人们对这座古寺之所以如此关注,就因为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为便于区别,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

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名诗人元稹〔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字微之〕写了传奇小说

《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影子,同时代人杨巨源也写过《崔娘诗》,李公垂写过《莺莺歌》。;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常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够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3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