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民族交融、制度创新和区域开发。

【重点难点】

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放;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2.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与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体系】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1)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2)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

(3)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三国的并立与结束

(1)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eq\a\vs4\al(晋),史称西晋。

(3)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误区警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

3.西晋

(1)建立与统一:263年,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少数民族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羯、氐和羌。

(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4)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兴起与六朝出现

(1)士族兴起

①概念: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六朝出现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3.江南开发

原因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表现

农业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影响

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南朝衰落

(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

(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1)建立。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2)概况。

①十六国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②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③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朝的出现与隋朝的统一

(1)北朝的状况。

①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2)隋朝的统一: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自我测试】

1.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B.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C.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3.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B.权臣势力强大有谋反之心

C.士族当权影响巨大 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4.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