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教版必修2).pdf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教版必修2).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

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3.右面的老照片,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事件;它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公布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城乡手工业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人民公社和经济大跃进运动

4.右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其中引起1949~1957

年我国粮食人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变革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5.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

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6年

6.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7.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次会议公报,其核心内容是();

A.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

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全国巡展活动于2009年6月

至10月举行,展览的第五部分为“开国十年”;在这一展览中不可能展出的是();

A.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B.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D.“文化大革命”爆发,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

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1.1980年,我国仅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当时的特区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B.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

C.社会主义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lubu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