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VIP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八一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用蓝色或黑色笔填在答题纸上,铅笔作答无效。

2.请仔细审题,细心规范答题。

一、非连续文本阅读,共4小题(10分)

材料一

序幕黛玉进府

黛玉幼年丧母,外祖母接她到贾府居住,与表兄宝玉一见倾心。薛姨妈携宝钗也来贾府投亲。

第一幕共读西厢

黛玉深得贾母爱怜,宝黛朝夕相处,情意日深。一天,宝玉的书童焙茗偷偷送来了《西厢记》,宝玉和黛玉读起来如痴如醉,书中张生和莺莺的叛逆行为,不仅让他俩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而且互相也道出了倾慕之情。

第二幕宝玉挨打

父亲贾政逼迫宝玉读圣贤书、考取功名,而宝玉十分厌恶,袭人相劝,更是不满,此时只有黛玉能够理解他。宝钗探望宝玉,换看灵玉金锁,致使黛玉生疑。贾政得知宝玉不读圣贤书反而偷读《西厢记》,又与戏子琪官结交,怒气冲天,痛打宝玉。黛玉得知,心急如焚,前去探视,却被丫头无意阻止。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极度伤心,含悲离去……

第三幕黛玉葬花

贾母带众人到大观园赏花,王熙凤、宝钗等相随,宝钗持扇扑蝶,取得贾母欢心。而黛玉见园中落花飘零,触景伤情,深感悲凉,以葬花寄托哀思。宝玉前来安慰黛玉、倾诉衷情,互赠绢帕与荷包,终于消除了二人的误会……

第四幕王熙凤献计设谋

黛玉见到宝玉所赠的绢帕,深感欣慰,提笔在绢帕上寄托情思。宝玉在梦中与黛玉相会,然而轻风吹散了梦景,宝玉痴呆若失……

贾母欲成就“金玉良缘”之说,决意娶宝钗为媳,又怕宝玉不肯。王熙凤设下调包计,假告宝玉要与黛玉成婚,宝玉满心欢喜。

第五幕宝玉被骗成婚

热闹的婚礼之后,宝玉发现新娘竟是宝钗,悲愤交加,昏倒在地。

第六幕黛玉焚稿断痴情

凄凉的潇湘馆内,黛玉病重,而窗外传来了阵阵喜乐声,更使她悲痛交加。她挣扎地起身,把所写的诗稿和绢帕投入熊熊的炉火之中,蹒跚地走向茫茫雪地,饮恨离开了尘世。

尾声宝玉出走

宝玉得知黛玉已死,万念俱灰,离开家门,迎着漫天大雪,走去,走去……

1.上面的材料是舞剧《红楼梦》的剧情简介,其中有不少地方对《红楼梦》原著做了改编。请指出任意四处并按原著加以修正。(4分)

材料二

刘熙裁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林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宇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宇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

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红楼梦》是一部痛史。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读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这里有几分忏悔、反思、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

2.下面关于“忧世乐天”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熙载认为,诗人的忧伤与快乐超过普通人,“忧世乐天”是诗人本来就具有的情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