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淄博化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oc

对淄博化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对淄博化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淄博是重化工业城市,其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40%。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作为全市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化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老工业重化型城市,其化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化工业更是首当其冲,遭受巨大冲击和影响。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化工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化和生态化,成为化工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化工产业的壮大提升,对于引领和带动全市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化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我市化工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实力较强。改革开放以来,以齐鲁石化1000万吨炼油和80万吨乙烯(二期)为标志的工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了全市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

1、产业体系较为完整,经济总量和效益全省领先。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市的化工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每年以新增销售收入300亿左右的规模持续快速扩张,行业总量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生产产品已涵盖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化肥、农药、医药中间体等十几个领域、品种万余个,已形成上下游一体、门类品种较齐全、产品大体配套的产业体系。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共有化工企业1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613家,从业人员达10.5万人,总资产709.8亿元。2008年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99倍,年均增长31.5%。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均在34%以上,占全省化工行业的20%左右,其综合竞争实力居全省首位。

2、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合理,园区建设发展迅速。淄博化工产业布局经历了从零散到集中,产业链不断向两端拉长延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目前,齐鲁石化、金诚石化、汇丰石化等石化企业,已形成了以“油—化—纤”为特色的大型石化基地。此外,先后建立了国家级齐鲁化学工业区和省级山东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两个化工专业园区,马桥化工园等一批园区正在发展成为规范化的专业化工园区。化工专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全市化工产业的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专业化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战略成效显著。齐鲁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石化骨干企业之一,淄博化工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齐鲁石化公司的强力辐射和带动。截止到2008年末,齐鲁石化年销售收入占全市化工产业的35%;新华医药、大成化工、金诚石化、东岳集团等一批地方化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被列为全国520户骨干企业和120户试点企业;蓝星东大、博汇集团、汇丰石化、联合化工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有2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其中过50亿元的4家,过百亿元的2家。目前,全市16家上市公司中就有4家是化工企业。品牌战略成果丰硕。截止到2008年末,全市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17个产品获山东名牌;2个企业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34个企业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4、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行业优势突出。近年来,全市化工行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08年底,全市化工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1家,博士后工作站5个。企业研发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主要技术装备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若干化工产品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以齐鲁公司、金诚石化为主的石油化工年综合油品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氯碱化工生产装置能力158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28%和全国的8%。化工新材料发展快、后劲足。制冷剂、聚四氟乙烯、钛白粉产量亚洲第一;苯酐、增塑剂、黄原胶、PVC等产品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树脂、农药等产品生产能力名列全国前三位。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化工业的影响

化工行业是世界经济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急速蔓延,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迅速向我国化工

文档评论(0)

188****01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