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挖掘初中思品教学素材内在价值的有效性.doc

论文浅谈挖掘初中思品教学素材内在价值的有效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PAGE4页共NUMPAGES6页

2013年湖州市教学研究论文评比参评论文

2013年湖州市教学研究论文评比参评论文

学科(领域)、类别:初中思想品德

“活水”更需“活用”

——浅谈挖掘初中思品教学素材内在价值的有效性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之一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即德育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素材,其解读过程,既是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过程。本文从教学素材的使用出发,探索如何挖掘其内在价值,增强学生的价值体验。

【关键词】教学素材内在价值价值体验

思想品德理论性强,许多教师为了使课堂更吸引学生、更有效,常常花费大量的精力准备教学素材,试图通过这些素材来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学习的需求,并在素材的体验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时候,教学素材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活水”源泉,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的关键。通过引入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以素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以案说理,以理论案。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更是思想品德科学的德育功能所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堂常态课《追寻高雅生活》教学片段:

……

师:这些高雅的生活情趣是不是天生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5页,通过预习,我们发现生活处处有情趣,而且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一起去发现,去追寻。我们今天要一起寻访的高雅生活的秘诀。我们先来拜访一个人,他名叫刘伟,大家了解刘伟吗?

生:……

(播放刘伟的有关视频)

师:刘伟原来是一位健康、活泼的普通男孩,然而他遭遇了不幸,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有没有退缩?他有没有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包袱?他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他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今后将拿到更多人生的金牌。从刘伟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刘伟的微笑是如此的灿烂与真诚,他告诉我们:追寻高雅生活的第一个秘诀是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情趣,从而不断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

以上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案例,并把它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素材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希望学生的教学素材中有所情感上体验,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然而从实际效果看,在这一片段中,素材是用了,知识点体现了,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乎为零,试问一下自己,就通过刘伟这一案例,学生就能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就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的教学素材的表面使用,而忽视了对教学素材的内在价值挖掘。

那么,在教学素材的运用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改如何去挖掘素材的内在价值呢?作者在此略作分析:

一、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学素材使用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差

课堂教学素材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方向,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为形式呈现的,用以解释、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材料(包括案例、图片、视频、学生活动等)。它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位出发点,不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抽象理论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具体的情景体验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价值所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素材的选择与使用存在一定的误区,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落差。

1.教学素材远离学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振。

如在一堂常态课《追寻高雅生活》教学片段中,教师选用的教学素材是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希望通过刘伟的例子引导学生既知道追寻高压生活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希望在这一素材中,学生能够体验到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人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说教师所用的素材比较新,符合主题,问题设计明确,但为什么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呢?问题就出在老师选用的素材上:没有一个学生有刘伟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学生面临过刘伟遇到的困境,更无法体会面临这种困境所需要的勇气,自然就无法体会乐观对生活的重要性。

2.教学素材虚化,难以反映学生真实感受。

所谓教学素材虚化,就是老师根据课堂的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些虚假的或不可能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素材,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

如在初一、初二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素材与设问: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上车了,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发现你的亲戚在自己的小卖店里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时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