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唐运东邮编:6385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慨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具体要求或明确标准,对于学生而言,我们需要传达有关公民层面的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敬业。作为语文教材,它必将蕴含这一熏染或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元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引导他们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什么要渗透核心价值观?有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夺取高分,备战考试,至于德育,交给思品老师或班主任更合适,更有效。此言差矣,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铸造语文高分的工具性,而且要发挥教人求真向善崇美的人文性,否则,语文就像单翅的鸟儿,顶多在房前屋后扑棱几下,飞不高,走不远。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是复兴中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更有必要向其渗透核心价值观,让其明白实现中国梦必然要经历价值的碰撞、融合,必然要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爱国主义思想。这些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并不仅仅出现思品教材或思品课堂上,语文教材或语文教师同样要正视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任务。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部分青少年出现钱早熟、性早熟、权早熟等价值被扭曲的不良倾向,道德滑坡令人堪忧,没有各学科教师精诚团结,仅靠思品教师很难扭转这一局面。三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文以载道,许多课文都蕴含了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方面的德育元素,语文教师不可能将德育元素从课文整体上剥离出来,“文道结合”传授核心价值观才是语文教师的不二选择。语文教师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远离枯燥说教,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文质兼美的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核心价值观渗透的主要有哪些内容?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尤其是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最能体现国人伴着疼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考验一个人是否真正爱国。爱国主义也绝不是抽象的和空洞的,爱国就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好语文本身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比如:《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在即将失去学习母语机会时,格外认真、专心,很想把过去丢失的法语一股脑儿塞进脑子里。爱国就是捍卫祖国土地、河流,《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嘶哑着喉咙,为被帝国主义蹂躏的祖国,发出疼彻心扉的《土地的誓言》。从《木兰诗》到《黄河颂》;从《最后一课》到《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语文教材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只待我们开掘。二是明礼诚信理念的渗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见,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知书才能达理,语文教材这本有字之书,明摆着有关明礼诚信的内容。比如:《陈太丘与友期》的陈元方指责父亲朋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培养诚信要从娃娃抓起。《伟大的悲剧》的斯科特一行永葆绅士风度,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败。通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礼诚信的意识,同时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三是敬业奉献意识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