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docx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试题分类]:社会心理学_

[题型]:单选

[大题名称]:单选题

[题目数量]:2021分数]:2

1.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学龄期的主要任务是克服:()

A.内疚感

B.自卑感

C.羞耻感

D.孤独感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2.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起较大作用的是:()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末尾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3.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A.报酬

B.相似

C.熟悉

D.互补

[答案]:D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4.组织中身份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属于()。

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非语言沟通

[答案]:C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5.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只能通过:()

A.社会互动

B.个人冥想

C.历史演化

D.学术研究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6.美国人在进行自我描述的时候对自己的特质较为看重,而中国人在描述自我的时候则更多地谈到情境,这是指()在不同文化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A.社会关系

B.孩子养育

C.人际沟通

D.自我概念

[答案]:D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7.一个人不会被看成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这说明了印象形成的()规则。

A.协调性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一致性

D.中心性

[答案]:C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8.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

A.积极信息

B.消极否定信息

C.先行信息

D.综合信息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9.反向社会化又称:()

A.无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顺向社会化

D.标准社会化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10.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

A.社会规范的抑制

B.对报复的畏惧

C.置换

D.寻找“替罪羊”

[答案]:D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11.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情通常被称为()。

A.利他爱情

B.自利爱情

C.虚幻爱情

D.忠守爱情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12.()指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它既是未来行为的诱因,又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

A.理想自我

B.可能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13.()信息告诉人们:行为者在对待不同的刺激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

A.一贯性信息

B.区别性信息

C.一致性信息

D.以上三种信息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14.人们常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倾向在人际吸引中被认为是()在起作用。

A.相似性

B.互补性

C.人的特质

D.交往频率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15.课上老师向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海因的人,妻子罹患癌症病危,但握有特效药的医生索价太高,海因家境清贫无力支付,为救其妻窃取了特效药。”接着,老师询问学生们海因做的是否正确,并要求说出理由。有一名学生认为“海因应该偷药,否则他的妻子将会死去”。请问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名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为()

A.前习俗水平

B.准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

文档评论(0)

57536222719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