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和玉米在禽饲料中巧妙利用.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小麦和玉米在禽饲料中巧妙利用

简单的介绍:

玉米作为能量之王众所周知在饲料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玉米货源的短缺或者价高,直接提升了饲料企业的成本,造成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价格相对于玉米来说较低,因此小麦在家禽饲料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小麦的代谢能是玉米的90%。小麦中的营养成份比较容易消化。用肉仔鸡、产蛋鸡和火鸡做的试验表明,小麦可以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但小麦与典型的能量饲料玉米比较有其特殊性,在家禽配合饲料中应注意其合理使用。

小麦和玉米在家禽饲料中的优势:

用小麦替代玉米作能量饲料时,配合饲料中的豆粕用量可降低。小麦总磷的含量高于玉米,而且利用率高,这是由于小麦中含有植酸酶,能分解植酸获得无机磷。小麦蛋白质高于玉米,有的品种甚至高过一倍,赖氨酸含量较高,而苏氨酸的含量与玉米相当。小麦氨基酸利用率与玉米没有显著差别。小麦面粉遇水易变得粘稠,是很好的自然粘结剂,有利于制粒。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籽实中最低者,小麦约为53℃~64℃,玉米约为61℃~72℃。

小麦和玉米在饲料中存在的不足:

饲喂小麦日粮必须注意生物素的添加。小麦中总的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利用率较低。如果家禽日粮主要成分是小麦(次粉)应添加生物素,一般每吨配合饲料应添加50mg生物素。如果是玉米mdash;豆粕日粮则不需添加。种鸡日粮应加生物素,如果日粮主要成分是小麦(次粉),则每吨配合饲料应添加200mg生物素。

小麦的能量和亚油酸含量比玉米低,小麦中亚油酸仅0.8%,玉米中亚油酸有2.0%。日粮中用50%的玉米则能满足鸡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而小麦则不能。小麦中不含叶黄素,而黄玉米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22mg/kg),叶黄素能沉积在脂肪、皮肤和蛋黄中。可向日粮中添加混合脂肪以调节能量和亚油酸的含量,叶黄素则通过添加2%mdash;3%的苜蓿(含叶黄素198mdash;396mg/kg)或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为60%的玉米蛋白粉含叶黄素253mg/kg)而得到补充。用小麦取代25%玉米同时作或不作养分调整的效果。按重量计以小麦取代玉米时,日粮中的能量和亚油酸含量有中等程度的降低,而叶黄素含量则大大降低。添加2%的苜蓿和1%的混合脂肪,则小麦日粮的养分水平被调整到了近似玉米的日粮。

小麦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溶于水后可形成粘性凝胶,引起胃肠道内容物的粘度增加,阻碍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小麦代谢能变异大的原因是非淀粉多聚糖变化大(1%mdash;10%),鸡对非淀粉多聚糖消化率很低(12%),非淀粉多聚糖含量与代谢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目前采用的技术是添加酶制剂,如木聚糖酶、beta;mdash;葡聚糖酶,果聚糖酶或复合酶类。试验证明添加酶制剂后饲粮代谢能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得到改善粉碎的小麦配制饲料要制成颗粒料,或压扁、粗粉碎饲用,如果粉碎太细,以粉料状态饲喂会不利于鸡的采食。

综述以上:

小麦和玉米在饲料中是可以相互转换利用的,就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要对饲料配方中的一些原料进行部分的调整,以此来保证供给动物营养的均衡。

文档评论(0)

毛毛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毛毛虫的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