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必知.docx

新编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必知.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作为准备报考202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必须先了解公共根底知识,江苏省考公共根底知识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实务题、论述题、简析题、写作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等。根据A类、B类、C类不同试卷结构的要求选取上述假设干个题型。A类、B类、C类试卷均有客观题和主观题。

因此,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大家在进行考试的前期准备,应该了解最根本的公基定义与考试内容:

第一,公共根底知识定义

公共根底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根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第二,公共根底知识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根底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其他知识等。

其他知识为2024年3月至2024年2月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

具体考试内容:公共根底知识是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根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根据公布的考试大纲结合历年真题,我们将江苏省考的公共根底知识分成江苏公务员考试的公共根底知识局部可以划分为以下八大模块:政治、法律、管理、经济、公文、人文、科技、时事。因此,考生对于公共根底知识涉及的诸多知识点的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必须清晰地科学把控,这关系到应试者的复习效率和考试的成败。梳理每一块内容近三年的考点,这样便于考生复习时有所针对。假设从宏观上来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一)法律题

在江苏省考近三年真题中,法律题的分布十分稳定,通常单项选择8题多项选择2题,选择题局部有14分的分值,再加上“案例分析〞这局部每年稳定考察两个案例,分值为10分。这样,法律局部在整个公共根底知识100分中要占到近25%,这个比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考生在复习法律局部时要加以重视。具体到考查重点,根据2024-2024的考点统计,民法和行政法是?公共根底知识?科目法律局部的重点,宪法局部也比较稳定,每年固定考3-4题,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考察行政法、宪法、民法、刑法,以及诉讼法,在每年考试当中也会有所涉及,但最主要的就是民法和行政法这两大局部,其中以行政法最为主要,这也比较好理解,因为大家考的是公务员,将来成为行政机关中工作,对行政法应该有一个比较根底的了解。

(二)非法题

非法题是指客观题中出法律之外的题。江苏省公共根底知识非法题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近现代史、党史、经济、管理、公务员制度、公文写作及时政热点等等。

【例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表达的哲理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答案:B

解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话的理解以疾病为例,人体生病固然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但更是因为自身肌体出现了问题。这条古训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在事物开展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开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对事物的开展变化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引用这一成语,告诫全党只有党的自身肌体健康才能抵抗外部的侵蚀,才能不给外部侵蚀以时机。

(三)材料题

材料处理题是江苏省考公基BC类的题型,在A类试卷中称其为论述题。是整张试卷中唯一的一道主观题,命题人一般给一段话,设置的问题一般是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或理解。

前不久,某市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积分方案〞规定,外来人员子女将以家长的学历、职称等打分,按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对此,有人指责这一政策具有歧视性,该市某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本地现在无法满足所有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只能先解决我们比较需要的人,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务实的,也是无奈的选择,对该政策的指责实际上是对这一政策的误读〞。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谈谈对类似“政策误读〞现象的看法。(篇幅为250--300字)

文档评论(0)

136****92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