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防治手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猩红热防治手册

一、概述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发期。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猩红热,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降低猩红热对我国人民的危害,特制定本猩红热防治手册。

二、病原学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俗称溶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该菌对热、干燥和消毒剂敏感,但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污染物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

4.流行特征:猩红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发期。

四、临床表现

1.发热: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3.皮疹:发热后12天出现,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呈弥漫性鲜红色,高出皮肤,触之似砂纸感。

4.脱屑:皮疹消退后,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状脱屑,以手指、脚趾间脱皮最为明显。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关节痛等症状。

五、预防措施

1.加强猩红热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

2.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飞沫传播。

4.避免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污染物。

5.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晨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六、治疗措施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药物为首选,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治疗原则为早期、足量、足疗程。

2.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补充液体等。

3.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4.隔离治疗: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七、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避免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污染物。

4.发现猩红热症状,及时就诊,配合医生进行隔离治疗。

5.接种猩红热疫苗,提高免疫力。

本猩红热防治手册旨在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降低猩红热对我国人民的危害。希望通过本手册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猩红热,积极参与猩红热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猩红热防治手册

一、概述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发期。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猩红热,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降低猩红热对我国人民的危害,特制定本猩红热防治手册。

二、病原学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俗称溶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该菌对热、干燥和消毒剂敏感,但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污染物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

4.流行特征:猩红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发期。

四、临床表现

1.发热: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3.皮疹:发热后12天出现,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呈弥漫性鲜红色,高出皮肤,触之似砂纸感。

4.脱屑:皮疹消退后,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状脱屑,以手指、脚趾间脱皮最为明显。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关节痛等症状。

五、预防措施

1.加强猩红热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

2.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飞沫传播。

4.避免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污染物。

5.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晨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六、治疗措施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药物为首选,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治疗原则为早期、足量、足疗程。

2.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补充液体等。

3.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4.隔离治疗: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七、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避免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污染物。

4.发现猩红热症状,及时就诊,配合医

文档评论(0)

159****32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